“如果,把英国的所有殖民地算上,再加上他们在半殖民地,还有其他国家操纵的农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直到现在,英国依旧能撑起世界霸主的地位。”
“仅仅是靠着粮食这个武器,英国就有能力让全世界农业市场,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东非确实低估了英国这个世界霸主的实力,最近这些年来,英国明面上混的一年不如一年,可如果深挖下去,才能明白英国掌握了全世界多少资源。
就以粮食为例,那些过去不起眼的英国殖民地,它们的粮食产量加在一起,比东非,美国这两个所谓世界农业大国要夸张的多,英国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国和第一大粮商。
也不怪东非会忽视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国殖民地,至少在上个世纪,这些殖民地的实力肯定是没有如今这么夸张的,但是,时代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的进步,让这些区域,在短短二三十时间里,农业发展到十分惊人的地步。
农业部长芬格尔面色严肃的说道:“不仅如此,粮食仅仅是英国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冰山一角,这些年,英国在经济作物领域的进步更是十分迅速,而且对帝国农业形成了巨大冲击。”
“比如棉花,橡胶,香料,茶叶,烟草等等方面,英国对南亚和东南亚殖民地的开发,使得一个十分繁荣,且具备规模的新热带经济作物产区在世界上崛起。”
“这个区域的经济作物种植,已经取代当年的加勒比海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在三角贸易时代,加勒比海依托自然和成本优势,成为欧洲和世界经济作物最重要的产区,为欧洲各国带来丰厚的利润。”
“但是,随着奴隶贸易的结束,环境的破坏,美国崛起等因素,加勒比海地区经济一直在衰退,而英国也将精力转向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这个过程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如今英国当年的付出,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但这对我们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曾经,英国在经济作物领域的重心在美洲,尤其是北美地区,随着美国的独立,以及上个世纪,美国不断对美洲的扩张,英国只能把方向放到南美,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地区。
但是伴随东非的突然崛起,英国在非洲的扩张并不顺利,至于南美,更是面临着美国和东非两国的双重打击,这使得英国只剩下南亚和东南亚选项。
而英国经济作物供应地向这两个区域大规模转移,也就是19世纪后期开始的,比如印度的棉花和茶叶种植,东南亚的橡胶园等等。
以茶叶为例,虽然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已经尝试在印度栽培茶树,但这只是起步阶段,英国在印度的茶叶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那必然也是经历过漫长的时间。
一直到19世纪八十年代后,印度茶叶产量才超过英国从远东帝国进口量,而茶叶已经算是英国在印度比较早的经济作物了。
在棉花种植上,从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英国在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规模,因为棉花田的扩张,还因此引发了印度大饥荒。
这也显示了当时英国在印度开辟新棉花产区的急迫性。
毕竟当时英国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也就是美国南方,因为内战的原因,港口被北方封锁,无法向英国出口,这引发了英国纺织业的“棉花饥荒”。
在南北战争前,英国八成的棉花来源于美国南方,这使得英国不得不寻找新的棉花产地,替代美国进口棉花。
最后是橡胶,英国在东南亚和南亚引入橡胶种植的时间就更晚了,形成规模更是一直到20世纪之后。
但是,如今,英国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已经威胁到了东非对世界橡胶产业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