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夫当然明白杨浩的意思。
确实是球员的问题。
例如后防线的这群高个子球员,不能说脚下很粗糙,但最起码跟西班牙这群后卫们比起来,还是要差上不少的。
不仅仅是脚下技术的问题,还有灵活和跑动覆盖能力。
传控球打法的基础,其实就是跑动。
德国队的跑动能力并不差,但那得看跟谁比。
跟西班牙这种小快灵打法比起来,他们存在着天然的缺陷。
这很正常。
你不可能要求2米身高的默特萨克,像不到1米8的普约尔那样去跑,对吧?
吨位都完全不同,怎么可能一样?
杨浩说得委婉,觉得德国队还在摸索,实际上就是在隐晦地提醒勒夫,一味地追求传控,根本不适合德国队的实际情况。
这不仅仅是杨浩现在的心得,结合前世也是如此。
德国队尽管在2014年拿到了世界杯冠军,但他们的巅峰并没有维持多久。
到了2016年欧洲杯,德国队的表现就明显下滑很多了。
到了2018年世界杯,更是连小组赛都出不了线。
要知道,小组赛的对手是瑞典、韩国和墨西哥,就这样都是小组垫底出局。
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德国队被瓜迪奥拉给带进了歧途。
可杨浩觉得,把国家队的问题都推给瓜迪奥拉,是不是有点甩锅的嫌疑?
当年拜仁选择瓜迪奥拉,就是看重了人家的传控体系,这明显是拜仁高层,甚至是德国足球决策高层的想法。
而再往前追溯,从克林斯曼和勒夫发起改革,到拜仁选择范加尔,再到后来的瓜迪奥拉。
很明显,德国足球和拜仁的选帅,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这里面另类的反而是海因克斯。
但海因克斯在三亚王之后,谁都没想到,会马上夺一个三冠王。
甚至海因克斯自己都没想到,所以他才说要退休。
否则的话,拜仁又怎么会在冬季时,火急火燎地签下瓜迪奥拉?
如果真要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德国开始掀起那场轰轰烈烈的青训改革,他们的高层在那个时候就能明确技术化青训的路线,确实是非常有前瞻性。
哪怕是在海因克斯执教下的那支拜仁,也是很重视传球技术的。
但德国人的身体素质,真的不适合踢传控球。
让身高1米9左右的德国人,像身高1米7多的西班牙一样,满场飞奔,不惜体力的奔跑,这明显是在为难人。
杨浩在想,如果德国上下,在海因克斯拿下三冠王的时候,就明确这一条路线的话,或许情况会好转许多。
但在当时的德国队里,也找不到像里贝里和罗本这样的边锋,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