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表面看起来他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但是实际上周建安还是十分认真的听着大臣的话的。
而朝会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其实给周建安的感觉和后世开会似乎没多少区别。
先是各位站好以后,由当值的御史按照花名册进行点数,看看谁没来,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应到多少人,实到多少人。
然后便是各部尚书,侍郎等依次站出来汇报一下各部的事务。
而后便是内阁阁臣们按照这些事给皇帝提出相应的意见,最后由皇帝进行决裁,判断。
讨论完之后便直接散会回家。
大致就是如此。
朝廷各部正在改制,但是改制尚未完成,这也是朝会里议论的话题之一,还有各部尚书的人选现在还未定下来,隆昌朱慈烺倒是好几次看向周建安,想让他说些什么,不过周建安就当没看见一样、
他这可不是不管事,而是不想让隆昌皇帝尴尬,这朝堂之上,必须只能有一个人拍板,而这个人也必须是隆昌皇帝。
加上今日议的这些事也没他所担心的,所以也就没打算接话。
如此一来,接连半个月的时间,周建安都在如此情况之下度过。
很快,时间便到了自己该要回松江的日子了。
毕竟自己答应崇祯的时间也只有二十天。
虽然自己这些时间在朝堂之上没有开口,但是私底下周建安可给了隆昌皇帝不少的意见,这些意见见解独特,隆昌光是一听就觉得茅塞顿开。
其中尤其是关于朝廷和百姓的关系。
在周建安看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
只有真正的将百姓放在心里的王朝,才会一直的存活下去。
只可惜,到大明为止还从未有过这样一个王朝。
就在周建安即将南下的时候,隆昌皇帝找了过来。
他一开口,周建安便换了一种眼神看向了他。
“什么,你要微服私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