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在上演着精彩的纷争,刘备根据法正的分析,加强了对矿藏的挖掘。
挖矿这种工作属于高危险的工作,哪怕法正开出了高昂的工价,除了活不下去的百姓,没多少人愿意前往。
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出现了。
对此,法正是一点压力都没有。
监牢里面不是有一大堆犯人么?这些犯人留在监牢也是浪费粮食,还不如将他们转移到挖矿工作上面,补充进入到缺失的人力上去。
此举得到了刘备的准许和认可。
整个益州的监牢被法正这么一搞,几乎都空了。
靠着犯人过日子的狱卒都快失业了。
一大堆犯人被带到了矿洞,开始了暗无天日的挖掘工作。
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都会被官府给安排到了挖矿的工作当中,无形之中制造了不少的工作岗位,养活了不少人。
益州的路面突然间没了很多乞丐和流浪汉,治安居然变好了许多。
即便是如此,人手依旧是非常的紧张。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利润。
益州这边就出现了很多贩卖人口的人贩子。
这些无耻之徒背后都有世家大族在支撑,没几个人敢动他们。
而且这帮人没有向汉人百姓下手,专门去南蛮之地购买奴隶和诱骗蛮人。
官府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能够解决官府的需求,大家伙都是默认这样的事情发生。
刘备对法正的表现很是满意,对他更加的信任。
法正除了心胸狭窄,几乎没有什么缺点。他不贪财,不好色,不专权,能力出色又对刘备忠心耿耿。
这样的好臣子,刘备视若珍宝。
至于那个无能的司马懿,刘备直接抛之脑后。
至于法正动不动就将得罪自己的人给抓入大牢,刘备完全无视了。
得罪了法正的人,绝对不是什么好人。
再说了,法正一般抓人之后都会抄家的,抄没的钱财都会充入刘备的府库。
这不是变相为刘备谋福么?这种事情只要不上升到政治层面上,刘备是装作不知道的。
作为旁观者的徐庶,非常明白刘备继续下去的话,益州就会被他给折腾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