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太子》

第350章 皇帝,武人(第4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李世民笑容满面,对于这些跟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和部下,他是发自真心的感到轻松和舒适。

“都坐吧。”李二陛下摆摆手,“今日无君臣,只是老友相聚,都勿要多礼,也勿要拘束。”

殿中左右两侧,早就摆好了矮桌,众人十分清楚自己该坐在那个位置。

等的都坐下后,皇帝先看向了李靖。

自贞观十七年以来,李靖就以足疾为由,称病居守在家中,成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活的非常谨慎,不,应该说是非常的小心,这些年来,李靖从不与任何人过多交集,尤其是军中之人,不管是老兄弟还是老部下,纵使是逢年过节,也进不去他的门。

堂堂一代军神,南征北战,三千铁骑突阴山,生擒不可一世,将李世民逼到无路可走,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的颉利可汗,战场上杀伐果断无惧生死,为大唐江山流血流汗,身上刀伤箭眼无数,可谓是将能奉献的都奉献了,结果到头来,却要活的如履薄冰,这对李靖,也真的是不公,他也真可说上一声可怜。

不过,这却都与李世民无什么关系,虽然李靖的功劳很大,在军中的威望很深,但李世民却并不忌惮他,而李靖之所以要把自己关在家中,说来,还是和李承乾有关,或者说,完完全全就是受他连累。

李靖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李德謇,他是李承乾的至交亲信。

李承乾刚被立为太子,李德謇就被选中入东宫陪侍,他与李承乾一同长大,二人之间感情深厚,虽然贞观十七年的事情李德謇并未参与,可他是知情的,知情却不报,这自然也是罪过,所以当事败之后,李德謇也难逃牵连,以他之罪过,本该是要处死的,但李世民考虑到李靖的功绩,最终还是不忍老兄弟绝嗣,免去了李德謇的死罪,将他流放去了吴郡。

李靖统兵多年,在军中不仅威望高,根基也算是深厚,再加上还有足够大的功劳,这本就算是危险了,如果遇到的不是李世民,恐怕李靖早都被随意按个名头给抹杀掉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世民很仁厚,但再仁厚的人心里也难免会存有疑心,尤其还是皇帝,唯一的儿子沾染上了谋反,李靖要是还不知进退,要是还抛头露面立与庙堂,那就是在拿性命赌博,去赌李世民的心,到底有多宽仁。

打仗的时候,李靖虽然总是兵行险着,但他实在不是个爱赌博之人,所以,他只好把自己藏起来,自困在家中当个鸵鸟,既不让自己为难,也不让李世民为难。

与李靖相同的,还有尉迟敬德,他的二儿子尉迟宝琪,也是李承乾的铁杆,和李德謇一样,虽然没有参与当初的事情,但也是知晓内情的,他同样被流放去了吴郡,和李德謇为伴。

从此也可看出,李世民原先是对李承乾寄予了多么深厚的期望,不然,又怎会让他跟军中威望最深,根基最深的几家扯上如此亲密的关系。

要知道,不管是李家还是尉迟家或者是程家,这可都是李世民精挑细选,亲自推到李承乾身边去的。

“药师,近来可好。”

李靖想要起身回话,但刚一有所动作,就见李世民压了压手,他稍微迟疑,便坐着回道:“臣尚可,多谢陛下关怀。”

看他小心翼翼,连气都不敢多喘一声的模样,李世民不禁苦笑一声,眼露追忆之色来。

“朕记得,武德元年,虎牢关之战,王世充十万兵马坚守关隘,鏖战月余,我军死伤惨重,却是被拦着寸尺不得进,当时高祖还不断催促,最多时一日传来了十道令,让朕速速攻克虎牢关,还言,要是朕没这个本事,就滚回长安来,换他人领军。”

“朕知道,这是大哥在背后给朕使绊子,我要是那般灰溜溜的回来长安,恐怕以后,绝也再无领兵的机会。”

“当时,朕气恼不已,欲亲率死士夜袭,你接连劝朕勿要冲动,还给朕讲了一大堆道理,朕却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一概置之不理,最后,在朕点检全军,准备挑选陷阵之士的时候,你竟不顾阻拦,冲上帅台来,二话不说,便当着全军将校的面,将朕给骂了个狗血淋头,时至今日,朕还清晰记得,你那唾沫星子,溅的朕眼睛都睁不开。”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