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颇为无奈,只好再推一把,问道:“当下如何?有话就直说!”
“当。。。。当下……科……科举多有不公,因。。。。。。因当予以改动,以免日后,再因科举发生震荡。”
终于。
终于是说出来了,虽然磕磕绊绊,但意思算是表达清楚了,李泰如释重负,长长出了一口气,由里到外只觉得轻松。
李世民也舒了一口气,不过,不少人的心却在此时提了起来。
改动科举。。。。。
难道这就是李承乾的最终谋划吗?
他想借科举来做什么呢?
眼前的雾气,似是淡泊了些,那迷雾之后的东西,好似露出了一角,真相,也许就要大白了。
长孙无忌当即问道:“魏王觉的,当如何改动是好。”
目光再次聚集,万众瞩目下,李泰从怀中掏出奏本。
“陛下,儿臣愚钝,草拟了些章程,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一甩手,张阿难下去接过。
虽说对里头的内容已然聊熟于心,但李世民还是认认真真又看了一遍。
殿中鸦雀无声,只有靠的程咬金近的人,能听到微微的鼾声,一部分人目不转睛的紧盯着皇帝,一部分人狐疑好奇的紧盯着李泰。
许久,李世民将折本一合,随之递给张阿难,后者往前两步,暗自清清嗓子,有条不紊的诵读起来。
他的声音不算大,但足以让每个人听的清清楚楚,随着字句的变化,随着张阿难音调的起伏,众人的脸色也开始变幻,有人惊奇,有人阴沉,有人欣喜。
等到诵读完毕,殿中更是寂静,就连站在程咬金前面的李靖,连鼾声都已是听不到,李靖忍不住的回过头,只见的假寐的程咬金,眼睛闭的紧紧的,但那双厚厚的嘴唇,却是张成了一个O型,李靖暗觉的好笑,随之回过头,又专心致志的看向地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间在这一刻似是陷入了停滞,长孙无忌面色如常,让人看不出个什么反应,但他并不是无动于衷,心里同样已是掀起了波澜。
好打算,当真是下的好一盘大棋,原来这就是最终目的,科举!长孙无忌心想,李承乾应该是想借此,来让李泰在朝中获得一定的认同。
取消种种限制,让寒门自由参考,朝中出身不高者,对此必然是大为支持,长孙无忌下意识的看向了马周。
果不其然,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的马宾王,现在神色异常激动,脸颊都透出了绯红,被太祖赞扬才德远超傅说姜子牙的马周,可是深受科举之茶毒。
他出身贫寒,幼年勤奋好学文才出众,成才后意欲参举出仕,可因家世碌碌多年而无为,李承乾上次给李世民所讲的那个书生的故事,其实就是以马周的人生经历为模本。
如果马周不是有着几分气运,如果不是李世民爱才不拘旧俗,恐怕他马宾王纵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黯黯的继承家业,去接过父亲手中的锄头,将一身才华荒废在田间地头,终其一生也就是个无名无号的农夫。
李泰这一奏,如是柄利剑,直插进了马周的心房,搅得他激昂又躁动,此一刻,沉稳的马周十分想高喊一声:魏王,壮哉!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