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所记,郝处俊生于大业三年,算算年纪,现在差不多该四十岁了,这年龄明显是不符,难不成,只是恰好同名同姓。
见的李承乾似在思索什么,杜爱同低声问道:“殿下,可要小的将他叫过来。”
“算了吧,看他急匆匆从柜台要了块墨,想必是正在习书,就不打扰他了,我这就回昭陵了,你之后还是要小心些,出门多带些人手。”
杜爱同点点头,心中流过暖意。
送到门口,程良骏扶着李承乾上车,杜爱同和杨三刀站在门口作揖。
随着车辙滚动,李承乾还在思索着,真是同名同姓,还是他记错了?
其实,关于郝处俊的出生年份,有两个说法,一说他是大业三年生人,二说他是武德九年生人。
不觉间,马车驶出长安,李承乾不再去琢磨那郝处俊,抬头看向窗外风景,随着阡陌田地倒逝,一大群民夫映入眼帘。
叫停程良骏,从车中下来,李承乾负手站在路边,不远处的王舍人,看到他后小跑着过来。
“见过殿下。”
李承乾扫了眼官服,问道:“你是负责督造医塾的工部舍人?”
“是,下官姓王。”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打好地基的一小块区域,又问道:“距入冬,也就剩三个月了,上冻之前,全部的地基可能打好?”
王舍人不敢将话说的太满,斟酌着道:“回殿下,按现在的进度,应该是可以,但要遇什么变故,可能没法如期完成。”
李承乾没再说什么,只是负手静静看着,王舍人时不时的偷瞄两眼。
过了会,李承乾突兀道:“王舍人,你入仕多久了?”
“回殿下,下官武德六年中进士入仕,至今已有二十四年。”
李承乾侧首,有些惊讶,“你是进士科出身?”
王舍人略有自豪的点点头。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进士科的难度比明经科要大百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能中进士的无不是德业深厚之辈。
李承乾不解道:“你是进士出身,缘何为官二十多载,还只是在工部这清水衙门当个小小的舍人。”
王舍人自豪散去,转变的苦涩,“下官时运不济,立功颇少,所以升迁缓慢。”
李承乾呵呵一笑,“我看是背景不深根基不稳,无人提携才对吧。”
王舍人苦涩更甚,半晌,也许是觉得太过憋屈,有些不忿的道:“殿下,国家取仕,到底以家世为先,还是以学识才能为重。”
李承乾淡淡道:“以自己人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