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塔腊氏嫁九阿哥为嫡福晋,其阿玛为左副都御史。
纳喇氏为十阿哥侧福晋。
据说康熙已选定了十阿哥的福晋为蒙古格格,多年后才完婚。
此消息一出,十阿哥虽为温僖贵妃之子,也对太子没了太多威胁,只因谁都看得出来,皇帝不再让蒙古女子入后宫。
但十阿哥日后有蒙古人做后盾,到底还是让某些人忌惮。
九阿哥八月将要大婚,这几日肉眼可见地稳重了些,不再吊儿郎当。
胤佑夸了两句,“许是要成亲,许是大哥的功劳,九弟终于长进许多,不再任性了。”
其实胤禟是不太习惯,闻言眉头皱起,唉声叹气,“唉,不知这喜塔腊氏是何性子,我真怕将来与福晋合不来。”
他更盼着有个自己喜欢的福晋,长得漂亮,性格又不霸道,听他的话不到处管着他。
但这话没法跟额娘和兄弟们说。
他小心看了眼额娘,道:“额娘应该挺理解儿子的,您常说要夫妻和睦,可若性情不合,如何夫妻和睦?儿子也是有此忧心。”
无奈婚是皇阿玛赐的,连额娘都不能抗旨,他就更不能了。
自打接受了赐婚,他就天天愁,也打听了这位喜塔腊氏,名声倒还好,挺飒爽的。
但飒爽二字也令他更忧心了。
倘若是个能打的福晋,他还怎么管教福晋,与福晋琴瑟和鸣?
自己这细胳膊细腿,一身细皮嫩肉的,经得起福晋欺负?
额娘一向心疼儿媳,哪里会向着他?
还有一点,怕福晋太巧言令色哄得额娘团团转,额娘以后瞧不上他了。
这担心不无道理。
福晋常陪在额娘身边,自然跟额娘更有话说,吹些耳旁风,他完全顶不住。
四嫂七嫂贤惠,未必他的福晋也贤惠不闹事。
茉雅奇自然理解儿子某些担心,长子更稳重听话,幼子却自小随心,婚事上注定会有些想法。
前两个哥哥的福晋出身都好,胤禟就不能再娶出身显赫的福晋了,这个喜塔腊氏出身尚可,也是她相中了的。
太文弱的女子不适合自家儿子,会受欺负,脾气飒爽点没什么,与儿子有什么话能敞开了说,她还能调和点夫妻随时出现的矛盾,尽量不偏不倚,不让儿子与福晋生怨。
皇子的婚姻注定自己做不了主,起码她还能替儿子选。
她托了四福晋这个接触许多京中女眷的人打听,四福晋说是个明事理,爱打抱不平的,虽然脾气冲点,不是大事,倒有些将门虎女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