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丹阳城是天京城东面的门户,天京城一直是有曾国藩曾国荃的湘军围攻!
但是朝廷组织人马攻打丹阳城的时候,没有一个湘军参战,朝廷打丹阳用的全部都是朝廷的嫡系,和八旗军。
冯子才打丹阳城的时候,曾国荃其实离丹阳不远,若是挥军北上,三天的功夫就到了,丹阳大战这个很快结束。
可问题是,清军将领冯子材队伍本来就不强,所以打丹阳打的异常艰苦,若不是丹阳城太平军内部出现叛徒,凭冯子才手里的清军以及八旗军根本就啃不动丹阳城。
就在冯子材需要增援的时候,湘军曾国荃却按兵不动,只是傻傻的站在一旁看热闹。
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里面有大学问,有大的利害关系,就是湘军体系和朝廷之间的利益。
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扛不了多久,曾国藩的湘军迟早要攻破南京。
一旦曾国藩拿下南京,湘军势大,该轮到朝廷慌张了
“”若曾国藩攻克南京后,不满足于现状,造反怎么办?“”
“”谁又能抵挡?,天下又出来一个造反的,怎么办?“”
。。。。。。。
所以朝廷也是未雨绸缪,开始积极调兵遣将,命冯子才率领绿营兵,八旗军攻克丹阳。
曾国藩当时得知这一情况,他向朝廷上书:“”我湘军可以协助攻打丹阳“”
可朝廷直接拒绝,执意要让八旗军主将富明阿,汉人将领冯子才去打丹阳,只要朝廷嫡系打下丹阳,就可以监视南京的湘军。
。。。。。。。。。
掌管朝政的慈禧太后不是咸丰皇帝,慈禧太后的政治水平,以及治国手段要比咸丰强不少!
慈禧太后当然不是让八旗军去打镇江这点小动作,慈禧太后还有更大的动作。
慈禧以皇帝的名义首先命湖北巡抚官文在湖北武昌召集二十万兵马,封锁长江,随时准备东进,锁住曾国藩湘军西面。
官文是满人,属于朝廷的自己人。
随后慈禧又命铁帽子王僧格林心以剿灭捻军的名义,率最精锐的骑兵进入安徽北部,看似剿匪,实则锁住曾国藩湘军北面。
又命八旗将领富明阿攻打丹阳,拿下丹阳之后,清军在镇江,扬州,丹阳一线,封住曾国藩湘军东面。
可以说朝廷的几路人马将曾国藩的湘军控制在东南一带,一旦曾国藩造反,朝廷兵马立刻将曾国藩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