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末路》

第1149章 李鸿章拒不奉诏(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您若打下南京获得头功,朝廷嘉奖给您赏赐官职,您就会爬在曾国藩的头上,到时候曾国藩生气又能怎么样?“”

“”论实力,咱们又不输他“”

”大不了和他干一仗,到时候朝廷追究下来,我们是奉命行事,他是刻意阻拦,朝廷要惩罚也是惩罚曾国藩“”

“”干大事儿不能太过妇人之仁“”

。。。。。。。

手下人说得条条是理,可李鸿章依旧摆摆手,说:

“”我们的队伍,是恩师帮忙提拔出来的,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今天“”

“”攻破南京,剿灭太平天国,是我恩师曾国藩毕生的梦想,若我带兵插足,势必会被人骂我吃里扒外。

“整个朝廷官场,视我为小人,这样的后果我担当不起“”

。。。。。。。。

李鸿章说一番话,把他的部下们说的哑口无言

因为他的这些部下个个都是好战分子,为了获取功劳,为了击败敌人,常常是不择手段,没有任何诚信可言。

苏州就是因为他们不讲诚信,把投降的太平军屠杀个精光。

所以这些人对曾国藩并没有什么情分,在他们眼里曾国藩的湘军就是一个潜在的对手。

不过最终还是李鸿章将这些人压住,这些人才安分。

最后李鸿章在军师幕僚薛福成的建议下,给远在北京的朝廷回了一封奏折,又给近在安庆的曾国藩写了一封信。

李鸿章在朝廷的奏折中,主要列出几条不能即刻遵守的理由:

第一手下队伍从上海出发,打了一年有余,几经苦战,极其疲惫,,粮草,兵员,器械,损失十分严重,人员急需休养。

第二,淮军主力即将进攻常州,湖州,特别是湖州战事告急,无兵可派。

第三淮军虽有炮队,但是多由小炮组成,攻打南京这样的坚城,火炮没有任何优势。

而手中的巨炮缺乏实际作战经验,需要加紧训练磨合,等过个半年后,方可投入实战。

李鸿章还在奏折中暗示,曾国荃性格易冲动,自己若带兵前去,恐怕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损伤大清的国力。

。。。。。。。。

然后李鸿章又在给恩师曾国藩写信,李鸿章在信中强调:

“”令敝军会攻于金陵,是朝廷的意思,我李鸿章绝对没有横刀夺爱的想法“”

“”曾大帅您围攻天京多年,即将大功告成,未来攻克金陵的头功,应该归于曾国荃。

我李鸿章不应插手,也不允许别人插手“”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