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铮也发愁道:“父亲说得轻松,真不知怎样才算一件像样的礼物。”
“皇上富有天下,什么样的好东西没见过,这可如何是好。”
陆琅在旁默默听了一会子,心中一动,开口道:“父亲,你曾说过皇上也是一心向佛之人,对佛教很是推崇是吧。”
陆铮点点头道:“是啊,要不怎么会天下佛教盛行,各处有些名气的寺庙都香火鼎盛呢。”
陆琅心里有了底,接着道:“若是由安平县最有名气的广安寺住持,慈恩大师手抄一本经书,可算得上一件像样的礼物。”
陆铮眼前一亮,随便又沮丧地道:“慈恩住持不但佛法精深,书法也是极妙。”
“他的手抄经书当然算得上一份极好的礼物,可是又去哪里寻来。”
钱师爷在旁补充道:“听闻慈恩大师的书法在京城也是小有名气的。”
“他的手抄经书几年前就已被炒到一千两银子一部。”
“可是大师年事已高,很少动笔了,听说现在就是一千五百两也买不到他的手抄经书了。”
陆琅微微一笑:“那父亲就不用发愁了,我这里恰好就有一本慈恩大师的手抄经书,。”
“本打算把万寿节的事情都办妥当了,再交给父亲的。”
陆琅说着,就唤来七喜,让他去书房,把书案上那本用布包包着的经书快快取来。
七喜答应一声,一路小跑取来经书递给陆琅。陆琅忙把小包双手恭敬地递给了陆铮。
陆铮早已重新去洗了手,又用布巾揩干后等着了。
此时接过布包小心翼翼打开一看,果然是慈恩住持的手迹,确信是他的手抄经书无疑。
真正确认之后,陆铮、两位师爷加上老管家俱是有些惊讶,忙问陆琅这经书从哪里得来的。
陆琅说了经书的来处后,陆铮笑眯眯地如获至宝:“妙哉妙哉,沈姑娘真是我的福星啊。”
“她帮我做了花糕,慈恩住持对我赞不绝口,说我品味好、格调清雅,还允了我可以随时去广安寺向他请教佛法。”
“她来县衙帮我做了菜,杨老六吃得满心欢喜,赞我有上进心,还答应见到父亲时会帮我说好话。”
说到这里,陆铮自己都忍不住击掌赞了一下,又道:“因为花糕做得好,慈恩住持才打算让她去做万寿节的糕饼。”
“没想到呀没想到,竟因此又得了慈恩住持的青眼,就这么送了本手抄经书给她。”
“最意外的是,沈姑娘竟没有自珍,又转送给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