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周至乐了:“可以吹的地方很多啊,比如长三乙火箭的性能,东三乙卫星平台的变轨功能。这两样还不够你吹的?”
“再来点再来点。”闫霄都想掏本子记了。
“再来就是这次东三乙平台采用了大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轻金属材料,同时大规模更换了光电元器件,以前的卫星平台一共有24个C频段转发器,6个十六瓦中功率转发器,18个8W低功率转发器,这些微波频段转发器,现在全部取消,改用了一个光波段动态调频转发器就能完成中继任务。”
“加上用离子电推替代了之前的气体推进器,这就大大减轻了设计发射重量,从之前的2。2吨,降低到了现在的1。4吨。”
“这就不对了啊。”闫霄说道:“你刚刚说卫星减轻重量后,就可以增加更多提升卫星性能的模块,现在减重了这么多,说明你们并没有将平台的性能提升太多,对吧?”
“你这蠢材,你刚刚是不是压根就没听诗情说过的话?”
“一箭多星!”梁红说道:“长三乙载重5。5吨,卫星1。4吨,这就可以一次发射4颗卫星了!”
“不行啊,四个1。4吨就是5。6吨,要是按照肘子说的火箭性能,长三乙就超载了,而且不可能一点冗余都不留吧?这样安全吗?”杨宏辉算了一下,立马感觉没有对。
“对哦,难道是只搭载三颗卫星?不过感觉这样的话,浪费的运力又有点多了。”杨和也在思考。
周至笑着解释了这个问题:“虽然红姐给出的计算方法不对,但是结果却是对的,就是一箭四星。”
“咦?没有超载吗?”梁红再次怀疑起自己的数学水平,可重新一算,发现杨宏辉没算错。
“刚刚我们说了长三乙的运载能力的确是5。5吨,但是这个五点五吨,是将卫星送到同步轨道时的运力。”周至笑道:“刚才我们还说了,星擎系统其实只有五颗卫星才是同步轨道卫星,而剩下的十颗,都是中轨卫星。”
“同步轨道卫星高度为三万六千公里,中轨卫星高度在两万公里左右,两者之间相差了一万五千多公里,将卫星送到中轨需要的能量,会比将卫星送到同步轨道少很多。”
“只要我们将卫星合理搭配,以长三乙的运载能力,已经足够满足我们一箭四星的要求了。”
“也不对啊……”大家都是学过初中物理的,善于思考的何诗情就发现了新的问题:“星箭分离的时候,卫星就没有动力了啊,四颗卫星是都在中轨释放?然后其中一颗靠离子电推技术继续前进到同步轨道?”
“这个方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会减少高轨同步卫星的使用寿命。”周至摇头:“所以几位院士设计了一种更加精妙的办法,星箭分离后,四颗卫星依然固定在释放支架上,利用巨大的惯性飞向高轨,然后在途中,释放支架会发生一次爆炸,爆炸的作用力会让三颗中轨卫星被推回到它们的轨道,而剩下的那颗高轨卫星会获得新的能量,飞到同步轨道才停下来。”
这些原理说出来都很好理解,但是真要在茫茫太空中实现,其中需要经历的计算和设计不知道要烧死多少人多少脑细胞,这一点大家心里还是都挺有数的,不由得感到又替自己国家的科学家们感到骄傲,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倍感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