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聊了很久,杨厂长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
“小朱啊,就按书记说的,这事我们马上形成方案,年前讨论,年后我们就开始实施,也给你减减担子。”
“不过刚才书记的建议,你也考虑一下,我们在技术处给你留个单独的办公室,算是厂外技术指导的临时工作场所。”
“这厂外技术指导虽然没有工资,但你还是得给我兼着,有时间就过来帮帮忙,这个总没问题吧。”
看着杨厂长一脸坏笑,这事情肯定还有些猫腻,可摩托车生产后面的问题肯定有,自己真得来帮着处理。
“两位领导,这个没问题,要是真有需要,厂里出个协作要求,我自己去找系里谈,关键时候,我肯定在岗。”
杨厂长拍了拍朱雪峰的肩膀,陈书记也笑了笑。
“好小子,咱们工人阶级就是有当担,咱们再来谈谈你的问题。”
原来上次铸造技术的事和轧钢厂启动新的项目,按两位领导的意思,怎么也得奖励一下,现在研究所是决定重奖了。
可朱雪峰怎么奖励就比较麻烦,不是厂里的职工,这奖励没法子走账面,工厂和研究所还是不一样的,资金来源和支出方式都不同,而且工厂这方面要求要严格得多,可两个重奖不奖也不合适。
朱雪峰也不是真的急需这笔钱,连忙表态。
“两位领导,这个真没必要,上次奖励就很多了,好几年都花不掉。”
奖励再多,也就帮着过个明面,没多少实际意义,空间里的钱自己都不知道还有多少,反正这些年肯定够用,树大还招风呢,低调点挺好。
<divclass="contentadv">陈书记笑着再次点上烟,看着杨厂长。
“老杨啊,这事就好办了,小朱不是说花不掉吗,你听懂这小子的话中有话了吧。”
杨厂长心领神会点点头。
“这还能不明白,不缺钱,缺票呗,这小子现在说话也是话中有话,别的票不好说,这工业劵、各种工业票,我这还是有不少的。”
现在很多东西都要工业劵,光有票还不行,朱雪峰家里老朱存的工业劵基本都让朱雪峰用完了。
给小妹买自行车和上次换暖壶都要工业劵的,工业劵是跟着工资一起发,满二十就有一张,不够就没有,朱雪峰上了三周班,就不够一张工业劵。
轧钢厂的工业劵是按工资总额领回来的,这里面,因为零头凑整的缘故,每月都会富裕不少,每年年底都会拿出一部分购买一些奖品,但日积月累,攒下来的还是真不少。
黑市也有工业劵倒卖,朱雪峰没什么需求也就没要,这几天倒是想要,家里却没了。
想着给老家二叔和小姑带几口铁锅,结果这玩意要工业劵,真不知道农民是怎么买锅的,他们肯定没有工业劵。(别不信,事实如此,京城就要)
这铁锅轧钢厂还做不了,都是专门的铁锅厂子生产,还有些技术含量,不是简单做个模子一倒完事,什么生铁、熟铁的讲究还挺多。
其它也没啥太多需要,最后朱雪峰只要了二千(100张)的工业劵,又拿了两张缝纫机票,其它都没要。
两位领导挺失望,就拿这么点玩意,这工业劵和缝纫机票又不是钱,这奖励太轻了,上次还奖励两千呢,这差距也太大了。
“太少了,这些工业劵没钱也花不了,这才多少,你不是还有弟弟妹妹吗,老杨,这样,再拿两张手表票。”
看看两位领导的表情,朱雪峰也是暗暗感动,这两位领导还真是都是干事的人,对人也是真诚,没啥虚头巴脑,只好接了手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