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第248章 这就是你我之间的差距啊(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其实南北攻守易势的原因和南征北伐的难度差异的原因是一样的。

破坏总比创造更加容易,侵略也永远都比守护更加简单。

对于牧民而言,灾年也就意味着牛羊大片饿死冻死,这可不仅仅只是没吃的那么简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更意味着如果他们不对外转移矛盾,不对外侵略获取资源,大部分人都要饿死。

而种地的稳定性本来就比较高,只要不是太离谱的天灾人祸,百姓们无非就是苦一苦,日子总还是过得去的。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二者的诉求和战斗欲望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

所以寒冷之时,游牧民族南下侵略的欲望才会那么旺盛。

因为他们不侵略就会饿死冻死,但南方的百姓却不必承受这些。

战争开始,蛮夷可以失败无数次,反正你们也不可能追过去把他们赶尽杀绝。

但南方人只要失守一次,那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就是毁灭性的。

更何况,灾年南方人也不好过,为了维持边防的完整,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

灾年这些东西本就缺少,恶性循环之下,南方自然是极易失守。

可若是反过来,有着充足的后勤,气候温和的时候,蛮夷在南方人庞大的数量面前,却又算不上什么了。

粮食后勤只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便是气候寒冷之时,各种天灾也会将人性之中的恶放大。

再加上王朝的治理问题,吏治的腐败等因素,丰年还好说,这些问题会被无限的掩盖。

但一旦歉收,这些问题便会被无限放大,之后便开始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国家体制的彻底崩溃。

纵观历史,无论哪一次南方对北方的征伐,不都是建立在连年丰收,百姓休养生息之上的?

如果没有风调雨顺,气候温和的丰收,你休养再多年都没有用。

因为国力跟不上你征伐的步伐。

不过后汉却是一个例外,根本不能放在正常情况当中去讨论。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来自于秦天。

赤壁之战时期,秦天将高产的农作物种子传播了出去,这就导致蜀汉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在人力的征服之下,连天气因素也不得不为蜀汉让路。

尤其是还有诸葛亮这个堪称千古一相的人存在,竟然是硬生生的把蜀汉从毁灭的边缘给拉了回来。

刘禅并不英明,甚至可以说是昏庸。

但诸葛亮大全独断,选拔人才,知人善任,作为蜀汉的无冕皇帝,他成功的避免了蜀汉被刘禅给折腾完蛋,并为蜀汉选拔了出色合理的继承人。

只是诸葛亮死去之后,蜀汉还是无法抵挡历史的潮流,最终还是没落了。

但只要蜀汉不自己作死,他是绝对不可能亡于外族人手中的。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