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村长却觉得那种吃法太造孽了,早晚会出事儿。
所以每顿饭都是面汤子和菜汤子。
忙的时候,多加几个窝窝头。
能够未雨绸缪,李爱国不由得高看老魏村长一眼。
老魏村长虽没文化,但是一辈子丰富的人生阅历,是那些小年轻没办法比的。
扯着闲话,天逐渐亮了。
大锅饭炖好后,曹大厨在里面加上一两滴油糊弄。
老魏村长敲响村口大树上的犁铧片。
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从四面八方赶来,捧着盆儿罐儿拥到草棚门口。
由于桌子不够,大多数人都是打一碗蹲在一边吃。
黄家那两小脚老太太比较机伶。
她们刚开始先打不满一碗,快速吃完后再去打一碗吃,这样可以吃两碗。
有的社员一开始就打满满一碗,然后慢慢腾腾吃,等他吃完第一碗,锅里已经没饭了。
这年月村民的碗盆大多是土陶的,洋瓷碗的也有但很少。
普通老百姓绝不可能有洋瓷碗。
有洋瓷碗的人家,要么家里有人在城里“工作”,要么这家人有根有底,就连村口的供销社里也绝没有洋瓷碗卖的。
想到这里,李爱国在人群中也看到了供销社的刘老汉和刘大娘。
他们都捧着洋瓷碗。
一般的社员窝蜂似的乱哄哄聚成一堆。
双手捧着大碗高高地举过头顶,争着抢着让曹大厨给他们打饭。
这两人却静静的站到一边,就像是例行公事一样。
他们看向大锅内食物的嫌弃眼神,是骗不过李爱国的眼睛的。
这种人以往肯定是过惯了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好日子,才会看不起社员们的吃食。
看来得想办法查查他们。
这时候阎解成和张铁牛也起了床,两人来到草棚前。
看到锅内的小米粥,连阎解成的脸色也绿了。
阎家日子节省,还是能吃到正宗棒子面粥的。
“别看着了,赶紧吃。吃了饭,阎解成还得回京城一趟,请机务段里派人来修理卡车。”
“铁牛再检查一下卡车,看咱自己能修好不。”
李爱国盛了饭,递给他们两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