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第329章 返回京城爱国自卸系统(第4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

*

秋风萧瑟。

机务段后山的荒地上,勤劳的工人家属开辟了一片菜地,鲜嫩豇豆苗在微风中舒展枝丫。

哗啦啦。

清水浇灌在豇豆苗的脚边,周大娘扶扶酸疼的小腿,缓缓直起身来。

她还不到五十,看着像六十多岁老太太,满脸皱纹,一头白发。

三个半大的孩子端着水盆子从远处走来。

小儿子周终看着娘眉头紧蹙,连忙快步走过来:“娘,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

“没事,等浇了这块菜地,咱们就能回去了。”周大娘揉揉小儿子的脑袋溺爱的说道。

她十几岁跟铁道检修员老方头结婚。

一连生了七个闺女,没少被丈夫和婆子骂。

到了第八个,终于生一个带把的。

老周头兴奋得跑去机务段小卖部赊了两斤苞米酒,把自己灌的酩酊大醉。

周大娘以为从此能过上好日子了。

随后却发现生活陷入了困顿中。

每天醒来,都有八张嘴需要喂。

老周头是检修员,属于重体力活工种,每个月能分到四十五斤粮票,

她没有工作,能拿到三十五斤粮票,几个孩子都是成人的半数,也就是十八斤粮票。

这些粮票压根就不够用。

老周头的工资也不多,就算把每个月分到的肉票也卖掉换成粮票,也不够。

一家人吃饭成了问题。

周大娘为了养活几个孩子,在后山开辟了这片小菜园,省下的买菜钱却是杯水车薪。

机务段考虑到职工家属生活困难问题,成立了三八连队,组织一些家属去段里面或者是车站装卸煤沙。

一般五个家属包一节车厢。

装卸完,每人能够分到一毛二分钱。

好在周家的几个孩子都懂事,操持家务,带孩子,洗衣服。

特别是大闺女周一,蒸馍、熬稀饭、擀面条都会做。

周大娘有了闲暇的时间,参加了三八连队。

一个月靠着装卸煤沙,能挣到二十块钱,才算填饱孩子们的肚子。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