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李爱国,嘴口也利了。
哎吆吆。心窝子疼了。
洗漱完。
炒了五个鸡蛋作为早餐。
吃得饱饱的。
李爱国挎着帆布包,推上自行车准备去裁缝铺。
一位身穿绿色制服的老头从外面走进来。
他的原名已经不可考了,因为经常送信,所以大家伙都称呼他为吴邮递。
吴邮递背微驼,脸古铜色,腿肚子特别粗,背上足有30多斤重的邮包,却脚下生风,步履轻盈。
这年月,电话数量很少,信件就成了人们跟远方亲戚朋友沟通的主要途径。
吴邮递的出现打破了四合院的宁静。
人们奔走相告,大人与小孩簇拥尾随。
“吴邮递,有我家老二的信没有。”
每当这个时候,吴邮递总是笑着说道:“别着急,只要是寄来了信,我一个不少全都给你们带来。”
大家伙都点头赞同。
吴邮递可是老邮递员了。
在解放前的时候,就已经身披“邮差”绿色背心。
一个邮班往返数日,风霜雨雪,忍饥挨饿,经过旧军阀的地盘,还要冒着子弹在脑袋上飞的危险。
却从来没有出过错。
吴邮递将邮包放在中院花池的台阶上,扯开磨破了皮的袋子,开始分发信件。
“张二通,广城的信件。”
“是我二女儿,她现在出息了,中专毕业,分配到了广城重型机械厂当技术员。”张二通接过女儿的信件,嘴巴乐得合不拢。
“刘二蛋”
“刘王氏”
刘王氏是刘大娘的名字,李爱国刚想走过去,何雨水从身后蹿出来。
“吴叔叔,我娘腿脚不伶俐,这信件我签收吧。”
“当然可以。”吴邮差将信件递给了何雨水,又从兜里取出一张汇款单。
“这里还有一张单子,记得告诉你娘,要及时到邮电局取款。”
“好勒!”
何雨水拿了信件和回款单子,兴奋的跑回了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