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又笑起,王红道:
“这倒也是,我刚听奎勇讲战场上的事,一个不慎,命就丢了,就我家住的那片胡同,也有去西南那边打仗的,人牺牲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谁遭得住!”
“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没办法”,李奎勇感叹一声,随即摆下手,“不说这些,说说你们几个,在大学都还好吧?”
“挺好的!”刘娇道:
“大学毕业就能分配,有个体面的工作,离家也近,也能照顾父母,说起这个,奎勇,我们几个能考上大学,最感谢的人就是你,当初要不是你让我们坚持学习,你走之后,还给我们寄来那么多复习资料,说真的,没你的鼓励和帮衬,我们怕是早就放弃了,就算高考恢复,也别指望能考上,哪有机会进大学校园,搞不好这会还坐在陕北窑洞的炕上发呆,后半辈子就待那山沟沟里了。”
李奎勇道:
“别谢我,我就这么一说,但愿不愿意学习,能不能坚持下来,可全看你们自己了,说起这个,那曹刚、钱志民他们,还在陕北待着吧?“
李严点头,
“他们都在县城里工作了,几人都结婚了,孩子都有了,我跟子元一直都有书信来往,听说张广志、郭洁他们后面也参加高考了,不过都没能考上。”
王红道:
“现在再考,肯定比咱之前的要困难许多,你们想想,我们考那会是早有准备,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地里面干活,书本都扔了十多年了,以前学的那点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我们几个算是占了‘大便宜’,虽是千军万马过河,但咱几个是赶在头前,顺利过河了。
现在则不一样,不单报考人数多了,而且大家都有准备,你不考个高分,大学根本指望不上,要让我现在再去参加高考,很大机率要落榜。”
几人都点点头。
李严道:“张广志、郭洁他们可惜了,当初要努努力,兴许这会都是大学生了。”
“人各有志!”
李奎勇道:“这东西也强求不来,不过我看用不了多久,国家也会允许知青返城了。”
“真的假的?”
“你们都在大学里待着,消息应该灵通才是”,李奎勇道:
“去年年底YN那边,事情不是闹得挺大,还有知青代表专门来到京城,跟上面谈判嘛,所以啊,返城是必然的。”
“那那些在农村结婚的怎么办?”王红道:
“有媳妇孩子,一同回城?”
“估计不可能!”
李奎勇道:
“你们想想,从67,68,69年开始算起好了,到现在的79年,全国下乡知青一两千万肯定有的,国家让这些人返城,不说别的,这一张张嘴都要吃饭,光是口粮这块就是大问题,还不算后面的工作、住房等等,一个城市瞬间挤入百万人口,压力得多大?
光安排这些人,已经是筋疲力尽,怕是到极限了,要是在拖家带口,这人数体量还得增加一两倍,整个城市的‘运营体系’怕是要崩溃了。”
刘娇道:“那总不能抛妻弃子回城吧?那也太绝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