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远这才留意到,鲜于仲通应该是早两日就追过来了,但没有马上发起攻势,而是在打探段俭魏的兵势布署。
这做法其实也无可厚非,若能击败段俭魏,南诏军主力大损,这一战唐军就已赢了一半。但就是太慎重了些,出兵也慢了。
“放心吧,我自会出兵。”鲜于仲通道,“我已派麾下大将李晖率一千余骑,绕到段敛魏兵马的西侧,只待他就位,就可一举破敌。”
严武道:“何必如此?王节帅据龙尾关,可远眺至南诏大营。由王节帅把握时间,率兵出城配合,岂不更好?”
“区别在于,段俭魏对龙尾关有所防备,李晖这支骑兵绕道而来,才有奇兵之效。”
鲜于仲通心意已决,不再多言,只让崔光远、严武二人看他破敌。
……
事实上,李晖原本的任务并不是攻南诏军侧翼,只是他赶到龙尾关时,段俭魏已经提前赶到,并封堵了他的去路。
李晖眼看痛失良机,无可奈何,只好派遣快马赶去报信,催促鲜于仲通尽快赶来,与他前后夹击。
可等鲜于仲通大军抵达,还要有条不紊地休整,打探敌情。
终于,万事俱备,鲜于仲通开始对段俭魏发动了攻势。
双方摆开阵势,战于洱海畔。
李晖处于洱海南边的山区之处,还没有被南诏的探马发现,那么,他只要等到段俭魏与鲜于仲通鏖战正酣之际,率部杀出,便可一战决定战局。
为了把握时机,他派出哨探攀上高山,了望战局,从清早开始,每隔一刻都要向他禀报。
一直焦急地等到午后,才终于看到了山间旗帜挥动。
“报将军,段俭魏调动侧翼骑兵了。”
李晖在沙盘上做了推演,知道南诏军的兵势有此布署就要露出破绽来。
他当即戴上头盔,翻身上马,骑马穿行于他的士卒之间,扬刀指向前方。
“大唐的将士们,战争开始了,随我杀出去!”
马蹄踩在山路上,一点点地加快速度。
转过一道山梁,洱海出现在了眼前,唐军欢呼着,开始俯冲,杀向了南诏军。
在远处的战场上,段俭魏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了,一部分兵马被他安排在西洱河,严阵以待,防止王忠嗣杀出龙尾关。其它能调动的兵力则都已被调去面对鲜于仲通的主力。
如此,他的中军就显得非常薄弱。
李晖就像一柄尖刀,捅向了段俭魏的心脏。
~~
崔光远、严武正站在高处观战。
看这势态,只要鲜于仲通能胜,那他就是对的,稳扎稳打击败了南诏野战的主力,奠定了此战胜利的关键。功劳比王忠嗣急袭龙尾关要大得多。
“鲜于仲通还是能打仗的啊。”崔光远感慨道。
严武道:“若非为了争功,他本有别的战法。”
天边扬起了尘烟。
崔光远道:“那是李晖的兵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