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怎的?快说快说!”旁人催促道。
瘦高个压低了声音,却又确保周围几桌都能听见:“在醉仙楼快活了一晚上,结果第二天早上,连留宿的钱都掏不出来!被人家管事堵在房里,差点走不了人!”
“嚯——!”周围响起一片夸张的惊叹声。
“可不是,我有个朋友在醉仙楼。。。。。。。。”旁边一个人立刻接茬,仿佛亲眼所见。
“说是那世子爷脸色那叫一个难看,最后没办法,让护卫跑回驿馆取的钱!一百多贯呢!”
流言也是越传越离谱。
当然,这背后也少不得有人推波助澜。
甚至不需要捏造事实了,三人成虎,以讹传讹,离谱到人难以想象。
人具有喜欢吃瓜的天性,一边吃,一边传。
起手就是“我跟你说个事儿,你可千万别跟别人说。”
最终便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被人用最引人注目、最伤风败俗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消息像瘟疫一样蔓延,自然也传回了鸿胪寺驿馆。
当有小吏来驿馆办事,眼神中那掩饰不住的鄙夷和探究落在高句丽使团成员身上时,所有人都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如同被当众抽了耳光。
高桓权躲在房间里,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
一失足成了整个长安城的笑话。
泾阳王府,书房内。
李复斜倚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佩,听着老周汇报这件事情。
“……消息传得很快,如今坊市之间都在议论,御史台那边,也已经有弹劾的奏章递上去了。”
李复笑着摆了摆手。
“御史台的人出手早了。”
“高句丽的使者还没动静呢,他们连陛下的面都见不到。”
“这回弹劾高桓权有什么用?”
“长安城里,在平康坊惬意的达官显贵多了去了。”
“算不得什么。”
老周躬身应声。
“不过,眼下御史台知道这件事,也好,到时候等到高句丽的人提出来想要和亲,重头戏就该到御史台的身上了。”
“可不要一整天只盯着朝堂上的自家人,到了番邦身上,就熄火了。”
“这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