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两个孩子离开之后。
长孙皇后走到李世民身边,率先打破了沉默,但是并未直接提及就藩之事,而是轻轻握住了李世民的手,语气柔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二郎。”
“还记得我们刚成婚那会儿吗?你整日在外奔波,我在家中提心吊胆,既盼着你建功立业,又怕你受伤遇险。”
“那时我便想,若是将来我们的孩子,也能像他们的父亲一样,志存高远,勇于任事,该多好。”
“二郎是英雄。”
“英雄的孩子,又岂会平庸?”
李世民闻言,神色动了动,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殿门口,孩子们离去的背影。
再想到这两年来,孩子们的表现,可圈可点,足以夸赞。
长孙皇后继续缓缓说道:“如今,承乾已然能为你分忧,稳重干练,是合格的储君了。而青雀……”
说起孩子,长孙皇后的眼神里充满了怜爱与骄傲。
卸下帝后的身份,他们不过是寻常一家人罢了,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有出息。
当然,也更希望孩子能平安无事。
可关键是,他们卸不下责任,不能视身份于无物。
“他或许没有承乾那般沉稳,但他心中有火,眼里有光。他读那些农书,不是附庸风雅,他是真的想为这大唐的百姓,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份心,像谁呢?”
她的目光重新回到李世民脸上。
“孩子们像父亲,但是生在天家,有时候像父亲又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这一句话,如同一根锋利的针,精准地刺入了李世民内心最深处、最不愿触碰的角落,他浑身猛地一僵,握着妻子的手不自觉地收紧。
像父亲。
像那个雄心勃勃、不甘人下的秦王李世民吗?
若青雀真的“像”了那份不甘人下,困于长安,未来会如何?他不敢深想。
长孙皇后知道,这话说到了要害,她反手更紧握住丈夫的手。
“所以,二郎,我们不能让那种像,走向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现在孩子们年岁还不大,我们大可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各自走向各自的路,走向光明磊落的地方。”
“实际上,这里面所有的问题,孩子们也都看到了,他们比咱们想的,更聪明,更通透。。。。。。。。”
长孙皇后说着,便将去年夏天,他们兄弟在庄子上彻夜畅谈的事情告诉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