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也拱手开口:“陛下,泾阳县庄子上的书院当中,启蒙书籍里有这样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臣深以为然。”
“太子殿下经河南赈灾之历练,沉稳干练,有目共睹。魏王殿下亦非池中之物,此乃天家之幸,陛下有子如此,亦是陛下之。”
“若将卫王殿下困于长安,终日与书籍诗赋为伴,恐非其愿,亦非其福。”
“扬州乃富庶之地,并非龙潭虎穴,当初陛下将魏王殿下的封地定在扬州,早已经过深思熟虑,且魏王府可设王府属官,朝廷法度在,只要殿下心存敬畏,谨慎行事,必能安然无恙。”
“此举并非推殿下入火坑,实乃为殿下铺就一条康庄大道啊!”
“康庄大道?朕看你们是巧言令色!”李世民怒火未消,但听着两位老臣的诉说,尤其是提到他们自己的儿子也在外奔波,语气终究不似最初那般斩钉截铁。
毕竟,这事儿在人家跟前,语气硬不起来。
房遗直,杜构,都是这两家的嫡长子,将来要挑大梁的,这都舍得放去广州历练。。。。。。。
虽然自己的嫡长子,去年也去河南赈灾了。
但是,还是有区别的。
太子身边聚集了多少人,朝廷调度可都是紧着太子那边来的。
李世民心里也清楚,那一趟把太子放出去,一来是历练,二来是积攒名望。
里面多少还是掺杂了一些水分的。
想起还在立政殿外跪着的孩子,李世民心里一阵烦躁。
有心疼,也有不舍,也有对孩子倔强的无可奈何。
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这会儿天气还凉,也不知道自己离开之后,皇后有没有让孩子进屋里去。
“你们。。。。。。。”
“这件事先暂且搁置,让朕再好好考虑考虑。”
李世民的言语,也不似方才那般激烈。
李复一看,有这苗头了。
行吧,先稳一波。
宫中高明应该也已经去他阿娘那里,劝说一二了。
在这件事上,李世民在房玄龄和杜如晦面前,的确是没有什么底气,这帮手选的,真是太对了。
“退下吧。”
李世民挥了挥手。
他这会儿,心情有点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