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书库

久久书库>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614章 争取(第2页)

第1614章 争取(第2页)

“所以说,是河南赈灾顺利,朝廷需要借此彰显国力与威信,阿翁的寿辰正是最好的时机。”

“没错,以前大唐的官员很多,但是多归多,真正办事的人少,自从朝廷精简官员之后,人少了,办事的效率也上来了,朝廷是需要人才的,但是需要的是能办实事的人才。”李复说道:“在此用人之际,正好也要向内外展示展示皇室子弟勇于任事、为国分忧的姿态。”

“所以说,青雀,你赶上了。”

“不然你明年就藩这事儿,还真不好办。”李复说道:“毕竟过了年,你也才十三岁,放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离开爹娘去封地,你阿耶怎么都不会同意的。”

“你母亲那里也难说。”

之所以说长孙皇后的态度不好确定,是因为长孙皇后太清楚如果藩王一直滞留在长安,会发生什么样的动乱。

与亲生骨肉分离,作为母亲必然是痛苦的,万分不舍的,可是,与可能发生的,动摇国本,甚至骨肉相残的悲剧相比起来,这份离别的痛苦,就必须要去承受了。

嫡长子是太子,太子的地位不可动摇。

前车之鉴的惨烈,还不够吗?

作为皇后,作为母亲,想要保护孩子,就是让孩子们各自处在合适的位置上。

藩王即便是就藩,逢年过节,也能到长安来,依旧能够相见。

可若是留在长安,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前隋的教训,武德年的旧事,一桩桩一件件。

李世民自以为他自己能够掌控全局,能够处理的很好,因此给他自己找了诸多借口。

结果呢?

历史血淋淋的摆在那里。

长孙皇后已经亲身经历过这等触目惊心的事情了。

所以在对于两个孩子的教育上,她已经区别开来,这是李复这个太子少傅亲眼目睹的。

李泰明年开春就去就藩,虽然说十三岁,尚且年轻,但是这件事拿到长孙皇后面前去说,未必会比在李世民面前更难以实现。

长孙皇后太清醒了,他比李世民清醒的多。

这些话,李复是不会告诉李泰的。

虽然都是现实,但是不至于伤了孩子的心。

但是李承乾心里明白。

从四岁开始,母亲就在用心教导他怎么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子了。。。。。。。

“青雀,你若是想要让你母亲同意你明年就藩,就要让她看到你的志向所在,你所想所做,是于国家有利,是能够帮到你大兄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