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弯取直四个字,也是给他们打开了新的思路。
以往修河道,清淤,加固河堤,最基本的两项。
确保两岸田亩,百姓的安全,就是修筑河堤的目的。
但是有的官员,他们的心思,并没有放在这上面,没有为百姓考虑,只是考虑了他们的任务而已。
次日一早,姜确派人回营地报平安,他还要带着人继续在这边不断的走访。
既然有了想法,接下来就要付诸于行动了。
数日后,长安城,两仪殿。
王德缓步上前,低声说道。
“陛下,河南来的,百骑司秘奏。”
李世民精神一振,立刻接过。
迅速拆开火漆,展开密奏,目光如炬地扫过上面的字迹。
看着看着,李世民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最终化为一声充满欣慰的轻叹:“好,好,太子……做得很好啊。”
“哈哈哈哈。”
舒坦了。
这下心里舒坦了。
“朕的鸣鸾,变得更有担当了。”
“坚毅而有决断,这番磨砺,胜过在东宫之中读书一整年啊。”
“临危不乱,体恤民情,知人善任,又能放得下身段。”
“这粥施的好。”
两仪殿里没有旁人,李世民也不客气,一顿夸。
只可惜,孩子没在跟前。
不过,若是在跟前的话,夸赞的话,怕是也不会这般容易说出口了。。。。。。。
“有怀仁在身边引导,有孙思邈这样的高士辅佐,有姜确这等干将奔走,再加上他自己肯学肯做……朕心甚慰啊。”
看到百骑司的奏报之后,李世民的心情好的很。
再看其他受灾地方的奏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心里更是得劲了。
“传朕口谕,”李世民收回目光,语气恢复了帝王的沉稳,“令户部、工部,加紧筹措第二批赈灾物资,要比原计划再增加三成,特别是药材和御寒之物,须尽快启运,不得有误。”
翌日,太极殿早朝。
“陛下,臣有本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讲。”李世民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