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太抬举我了。”三宝好笑道,“三宝能有今日成就,全仰仗皇上英明神武,若无皇上的雄才大略,怎么显着我了?”
李青笑声爽朗:“皇上固然圣明,但……你的功劳也不容忽视,千百年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依然会被人传颂。”
三宝眼眸发出亮光,“是么?”
……
次日,三宝出发,李青送行。
回到家,李青继续躺尸,双耳不闻窗外事。
南民北迁还在继续,走私也未杜绝,总得来说,还不算坏。
元宵节后,朱棣又开始张罗北伐事宜。
百官劝阻,朱棣不听。
其实,现如今已经没有北伐的必要了,鞑靼、瓦剌元气大伤,根本不敢来侵犯大明。
朱棣当然明白,但他北伐本就不是为了打仗,而是借北伐的由头带兵亲征,通过掌控军队巩固皇权,以此控制朝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武皇帝的权威,远比文皇帝大的多。
朱棣不想放权,哪怕他明日就死,今日也要将权力牢牢攥在手里。
文官集团自然看得明白,若放在以前,他们断然不敢强硬阻拦,但现在不一样了,朱棣老了,他们的胆气儿也壮了。
因此,反对声空前强烈。
一时间,弹劾朱棣的奏疏满天飞,诸如:好大喜功,劳民伤财,掏空大明国力……
朱棣不在乎,一律留中不发:朕就是要带兵,天王老子也拦不住,朕说的。
小胖辛苦维持的平衡,被朱棣这么一弄,瞬间打破。
群臣见奏疏不管用,干脆当面骂,朝堂之上,唾沫横飞。
朱棣也不惯着,骂得轻的罚俸,骂得重的打板子,骂得凶的关昭狱。
双方矛盾彻底爆发,谁也不让着谁。
~
三月初,本该是出征的日子,但朱棣却并未动身。
——交趾乱了。
蓝山起义的黎利,对明军发起进攻,义安府几近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