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蓝玉这辈子,几乎都在郁闷中度过。
蓝玉狂妄,但也是真有能力,这样的人,这样的性子,这样的遭遇……李青也不免唏嘘。
最终,李青叹了口气,笑道:“早些回来,你以后的酒包在我身上了。”
“哈哈……那就多谢了。”
两人聊了许久,见毒辣的日头逐渐趋于柔和,蓝玉道:“我得走了,就不留你了,待我回来咱们再好好叙叙。”
“跟皇上说了吗?”
“早就说了。”蓝玉笑道,“放心吧,我早不是以前那样了,如今儿孙满堂,自会为他们考虑。”
“我送你!”
“不用了。”蓝玉摆摆手,“东西早就收拾好了,就不劳你这个大忙人了,以咱们的关系用不着这个。”
李青笑着点头,又待了一会儿,目送马车远去才回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
时间一天天过着,清丈田亩已经完成,经过这次重新丈量,大明的田亩多出来两千多万亩耕地。
据户部统计,天下官民所有耕地加起来,共计八万万,又七千万亩。
不过,这时代的一亩地面积,要比后世小上一些,一亩地大约也就610平米,而且,粮食产量也远不及后世。
南方年亩产三石多,北方不到三石,这还是不受旱涝的情况下。
这时代的庄稼稍微受些灾,产量就会大幅度缩水。
清丈出来了田亩,赋税也就好办了,经过赋税简化,以后大明的财政收入也相对清晰起来,有了明朗的赋税,也方便帝王统筹斡旋。
摊丁入亩的国策,进行地有条不紊,已经在江浙地带落地实施,正逐步向外辐射。
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朝廷兼顾了官绅利益,他们享受七折税收优惠,受到的利益冲突并不算大。
有时候妥协一下,也没什么不好。
真要一刀切,这政策根本落实不下去。
即便如此,经过户部计算,以后大明每年的赋税也能增长三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