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
谢正业的“肌群时序优化”进一步升级。
核心肌群的稳定强度从60%降至55%,将节省的体力转移至下肢蹬地,同时上肢摆臂的发力重心从肩部下沉至肘部,借助更短的力臂减少肩部负担。
这种“动态分配体力”的能力,是100米短距离冲刺训练中“瞬时发力调控”技术的延伸。
普通选手在耐力不足时,往往会全面降速,而谢正业能通过调整不同肌群的发力强度,实现“局部减负、重点保速”,确保步频与蹬地效率不出现明显下滑,反而继续提升。
极速区。
谢正业的步频型曲臂进入“峰值输出”状态。他的摆臂频率再次提升至4。5步秒。
曲臂摆臂幅度增至30厘米,前摆时拳头接近胸前,后摆时肘部向后伸展至极限,借助摆臂的惯性提升步频连贯性。
他的核心肌群紧绷如钢索,腹外斜肌的收缩力度比途中跑时增加10%,确保在高频步频下身体不出现扭转,躯干前倾角度稳定在35°,没有因速度提升出现后仰。
65米处。
砰砰砰砰砰。
谢正业的瞬时速度达到全程峰值,虽然具体数据还要跑完之后才能分析出来,但从他与周兵的差距变化来看,步频优势让他的速度提升更明显,两人的差距不断突破身位。
身位都很难描绘出他们的差距。
需要用米……来衡量。
一米两米三米。
谢正业在这里。
展现了自己这两年冬训打磨的情况。
更展现了自己身体素质提升后百米的强度变化。
只见他的蹬地技术进入“快速回弹”模式。
脚掌触地时间缩短至0。05秒,比途中跑减少0。01秒。
这种“闪电蹬地”能减少肌肉在低氧环境下的疲劳积累,同时借助弯道向心力,让每一步的推进力都精准指向前进方向。
看这就能明白,他还能够兼顾弯道上的技能。
就这一枪。
苏神认为。
谢正业这两年。
没有白费。
这一枪的最终成绩。
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