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新法推行起来后,地方士绅豪族找地方官员没用,找京官也没用,而平素最被他们看不起的丘八这时候也虎视眈眈在一边看着。
就算这些豪强家中养了不少身手了得的护院,可那又有什么用?
战阵上,屁都不是。
所以,虽然各地上来的奏疏都是“民”怨沸腾,但实际上并没闹出多大乱子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按照都察院在各地密查的结果,改革赋役制度后,虽然种地百姓实际缴纳的赋税并没有明显减少,但是因为以后不再担心被勾徭役,反倒是更安心。
张居正、魏广德都知道百姓最怕的是什么,所以向下面宣传时,要求着重强调的就是朝廷不再安排百姓服徭役。
过去需要百姓服徭役的工程,以后会尽量选择在农闲时进行招工,百姓若愿意可以去上工,每天都会发放一定工钱,不再是免费劳动。
新法施行一年,大明各地还算稳定,并没有闹出担心的大事儿,内廷和内阁都以为这件事儿就这么平稳着陆了,可谁知道杭州府罗木营士兵因军饷矛盾发动兵变,一时间震惊朝野。
魏广德看到奏报当时也是一脸懵逼,之后才反应过来。
边军的军饷是走兵部的账,由兵部安排发放,可地方卫所则是走地方官府留存部分。
早年卫所有收入,朝廷不支一分兵饷。
可随着屯田制度崩坏,朝廷此次清丈时已经把军队屯田直接分发到军户手里,发放兵部的地契。
以后军户不管怎么生活,只要按户有一人入卫所当兵就行。
又把军械收回,不再让军户自己保留,他们的收入主要就是分到的屯田过活,朝廷只负责入卫官兵的衣食,每年会发一两银子赏钱。
这是内地正规卫所兵的待遇,但是看到奏疏上报的是罗木营官兵,魏广德多少就猜到不是卫所兵,而是地方自行招募的营兵。
这部分官兵虽然在兵部登记,却不是兵部要管的,而是完全由地方供养。
等张科到来,才讲清楚这罗木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和魏广德猜想一样,这不是卫所兵抽调的营兵,而是浙江早年自己招募的士卒,保护杭州城。
“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时,总督胡宗宪在浙江招募大批浙民为兵,由于浙兵在抗倭战斗中战功显着,倭乱平定后,朝廷没有将这批抗倭浙兵遣散,而将之改编以作护城、防汛之用。
这批总共四万多人的浙兵,被编为9个营,其中2个营用于守卫杭城,7个营用于防汛,三月出巡,六月汛期结束返回兵营,月银9钱。
这项制度从嘉靖晚期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次闹饷的,就是驻扎在杭州城永昌门外的罗木营。”
这就是当初张科在内阁里说的话,本应由浙江巡抚衙门支应的营兵,现在却因为缺饷哗变,闹出幺蛾子来,兵部当然不愿意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