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儿子坐稳这个位置,这些年她也学习了很多关于朝政的事儿,虽然受限于根基不足,眼皮子浅,但也知道治理一个国家其实就是用人。
用科举出仕的读书人管理国家政务,皇帝只要控制住财政大权,那国祚就可以延续下去。
治理国家的官员,三年一次的会试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进入朝堂。
人不缺,那唯一限制的就是财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早就了解到嘉靖朝因为无钱而陷入的险境,多地因为赋税闹事,更有倭寇祸乱东南,沉重打击了大明的赋税重地。
朝廷无钱,北兵拿不到粮饷就会哗变。
朝廷无钱,地方受灾得不到赈济就会造反。
这都是弘治朝就开始,反复不断重现的景象。
嘉靖之后,隆庆朝和万历朝虽有好转,特别是万历朝开始,以张居正为首的内阁阁臣似乎一直在想方设法挽救大明的财政困境,这也是她选择一直支持张居正的原因。
而现在,冯保告诉她内阁似乎已经完成了一个重大布局,可以解决现在朝廷面临的困难,她如何能不激动。
仔细询问了内阁的办法,李彩凤绞尽脑汁想了半天,觉得好像确实有用。
但这么大的事儿,她也不能独专,而且见识上,陈太后可比她强得多。
“来人,准备凤撵,去慈宁宫。”
李彩凤吩咐一声,马上又对冯保说道:“你派人马上去乾清宫请陛下过去,此事我们得好好商议一番。
还有,昨晚说的那些话,你再好好回忆下,务必不能有遗漏。”
显然,这是叫冯保过去,把昨晚的事儿再好好说一遍。
很快,大明朝宫里三位主事人在慈宁宫聚齐,陈太后还有些纳闷,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儿。
直到冯保把昨日情况一说,特别是内阁谋划大改朝廷税制的想法一五一十说完,陈太后和小皇帝都沉默下来了。
陈太后虽然是做过皇后的人,但和大部分皇后出身不同。
她当初选秀入宫,本就是为裕王、景王选王妃的。
只是当初嘉靖皇帝选择了孝懿庄皇后李氏为正妃,而她是侧妃,根本原因就是出身不同。
李氏来自民间,父亲只是当地士绅,而陈氏父亲是锦衣卫副千户,有点官场背景。
在平时,陈氏地位肯定是比李氏高出许多的,但在王妃的选择上,自然就恰恰相反。
明朝一直杜绝外戚坐大,打压外戚势力,所以李氏成为正妃,而她只能是侧妃。
但毕竟出自官宦之家,见识多了不少,就更别说一直被张居正、魏广德教导的小皇帝朱翊钧。
他们在听完冯保汇报后,都敏锐的捕捉到此法推行阻力不小,因为士绅豪族会是这场变法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