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陛下,苏烈生擒颉利,火烧都斤山,正率军回师晋阳。”
刹那间,满朝哗然。
杨广瞬间大喜,猛然起身道:“百年北患,一朝得除,朕无忧矣。”
群臣纷纷道贺,是的,这份功劳严格来算,杨广第一,杨铭第二,苏烈第三。
那么恭贺完皇帝,自然就是恭贺杨铭和苏烈的老丈人裴仁基了。
裴仁基心花怒放,笑的合不拢嘴。
不用说,苏烈这次回来,级别绝对要超过裴仁基了。
“此为灭国之功,当进封国公,”窦抗道。
生擒颉利,虽然谈不上灭了东突厥,但也差不多,半年了,苏烈这支孤军深入漠北的大军杳无音讯,谁能想到第一次传回消息,竟然是这样天大的好事。
杨暕呵呵道:“这么年轻封国公,不妥吧?草原十八部,也不是只有一个颉利,颉利没了,自有他人称可汗,怎么能叫灭国呢?”
李靖沉声道:“高句丽国虽亡,民却在,那么高句丽算不算灭国呢?苏烈虏获突厥首领多达一百三十七人,突厥王室半数被俘,这不叫灭国之功?”
杨暕是不敢在高句丽的话题上扯的,因为高句丽是他爹亲征的:
“呵呵。。。。。。。你们就硬捧他吧,我就看看一个庶民出身的人,能不能托得住这份富贵。”
虞世基也道:“确实不宜大封,毕竟还年轻,路子还长,可以慢慢来。”
同为庶民,又是苏烈拜把子弟兄的麦铁杖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冠军侯封狼居胥,不过二十二岁,都斤山与狼居胥山,可是挨着的。”
封狼居胥不是一个名号,也不是职位,是每一个武将的究极梦想,后世多用来比喻独一档的顶级战功。
而古代的封狼居胥,指的是打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老巢,俘获首领,刻石记功,有这样成就的人,往往就会搬出霍去病来说事。
历史上,实际封狼居胥的,只有霍去病,还有几个人,是扫荡漠北,击溃游牧民族,为国家边患做出顶级贡献的人,除了霍去病之外,还有五个人,是被公认为有封狼居胥之功的。
窦宪、李靖、苏定方、蓝玉、朱棣。
《旧唐书》评价苏烈: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历史上西突厥,就是苏烈灭的,这一世是灭了东突厥。
苏烈今年二十六岁,所以有些硬仗,只能是年轻人去干,年纪大的干不了。
这份功劳任人说破大天,国公都是跑不了的。
杨广心里不想封,因为他知道苏烈是老三一手调教出来的,一旦封了,老三势力更大。
可这是实实在在的灭国之功,宇文述做为名义上的远征高句丽二把手,都被封了司空,不能因为苏烈的出身,就不给人家国公。
事实上,一个平民出身的将领受封国公,对国家的稳定,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这会让一些痴心妄想的人,觉得自己也行。
能行吗?这世上只有一个苏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