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听的瞠目结舌,拍桌道:“治国良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公之赈灾方案,当写入律法,为大隋救荒之国策。”
杨约也是感叹道:“三省六部,就是崔公提出来的,如今救荒法,还是崔公的更为详尽周全,国之柱石,不外如是。”
“就这么办,”杨铭道:“着令荆州各郡,调配库粮以供灾区,受灾百姓也要迁往富地就食,免税三年,粮价以平日半价出售,凡有囤积居奇者,立斩!鼓励豪族富商放贷民间,凡高息者,抄家!”
崔仲方嘴上说没办法,其实办法早就想好了,但是他不敢这么干,因为其中有一条就是打开官仓,这个他做不了主。
官仓的粮食,等于国库储备,他虽然是民部尚书,也得请示上面。
人家的这个法子,省了很多钱,因为有放贷嘛,民间的钱借给民间,国家的负担就轻了,但是朝廷这边,肯定也得拨点钱。
杨铭以秦王杨瑞的名义,从东宫拨出一百万贯,用于荆州赈灾,给自己儿子早点留个好名声。
历史上,只要受灾,必有民乱,只要有民乱,必劫官仓。
因为只有官仓里有粮食,而很多时候,官仓是不会打开的,因为它在整个国家的统计当中,是用来调配全国的。
所以有些朝代的苛政时期,一旦受灾,官仓的粮食会第一时间押送走,所以劫皇粮的事情屡屡发生。
不是所有皇帝,都会开仓赈济的,电视剧里不是有句名言嘛:皇帝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几个县嘛,淹了就淹了。
国富民穷,国穷民富,就是这个道理。
眼下的大隋国库年年亏空,还不是把钱都花出去了,虽然只有一少部分会让平民受益,但终究是用之于民了。
杨铭是真心佩服崔仲方,但是历史上,崔仲方明年就得挂。
朝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不能让他挂了。
所以杨铭直接从太医署调配两名太医,以后专门负责崔仲方的身体养护,但有小疾,立报朝廷。
“崔公的长子,如今竟然还只是一个定陶县令,这是吏部的过失,”杨铭看向吏部侍郎崔君肃。
崔君肃也觉得自己冤枉啊,尚书虞世基在江都,另一个侍郎高熲的儿子高盛道还在服丧,眼下京师就我一个人撑着,我累死了都快。
“确实是臣的过失,京师如若有缺,当第一时间召回,”崔君肃道。
杨铭直接抬手道:“不用那么麻烦了,从民部调一个人出去,让崔民焘去民部,父子同心,你们要帮陛下管好了。”
又让我得罪人啊?调谁出去好呢?崔君肃一脸苦逼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