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们便全部等死吧。那还说什么?本人相信你们,为你们开脱,惹得一身骚,你们反倒说风凉话。既如此还说什么?慕舆皓,将他们全部抓起来便是。我想救他们,无奈他们自己不想活,那还说什么?抓人。”慕容麟怒道。
慕舆皓大声应诺,安排好的兵士冲进帐来。众将顿时纷纷跪地求饶。有人开始痛骂那几名将领。
“你们几个定是高阳王同党,要死你们去死,我们可不陪你们死。赵王,把他们抓起来严加拷问。我们都是清白的。”
“正是。赵王为了救我们也受攀诬,你们还说风凉话。赵王,我等愿听赵王之命,攻入城中铲除奸佞。他们几人的话不代表我们的想法。我等愿追随赵王行事。”
慕容麟闻言大喜,大声道:“好,
诸位既然愿意追随我,
那我们便攻进城中铲除奸佞。不过,
诸位需得立誓,签字画押,不得阳奉阴违。不是本王不信你们,而是本王为了诸位这么做,若反倒被你们所背叛,岂非成了天大的笑话。各位,当着所有人的面,逐一立誓,效忠于我,听我号令,不得有违。如有人阳奉阴违,违背誓言,在座诸位都可杀之。”
众将领无论心中愿意还是不愿意,此刻也已经是骑虎难下。有些头脑的自然知道慕容麟说的话未必可信,朝廷怎么可能对自己这些出征的将领赶尽杀绝,污为高阳王同党?高阳王又有多大的能力能够让所有人效命于他,为他去篡夺大位?这很可能是慕容麟自己想要攻城夺位之举。
但此时此刻,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绝大多数人已经被慕容麟所蒙蔽,若是不顺从,恐怕即刻便要身首分离。慕容麟不久前对高阳王属下将领所做的事历历在目,此人心狠手辣,可不能违背他。
于是乎数十名将领人人过关个个立誓,当着众人的面在大帐之中指天发誓,听从赵王号令,攻入城中铲除太原王和朝中奸佞。并在联名起兵的文书上留下签名按下手印。这其实相当于集体留下不可抵赖的黑历史,谁也别想置身事外。
慕容麟当然也不是那么好说话的,那几名质疑自己的将领随后被五花大绑押到帐外砍了脑袋。血淋淋的脑袋摆在帐中的时候,所有人都意识到恐怕不得不参与这场攻城之战了。
晌午时分,城中派人前来催促慕容麟进城。慕容麟将那封众将联名签署的按着手印的清除朝中奸佞的文书交给来人送进城中。同时亲自修书一封给慕容宝。
信上慕容宝历数自己的功绩,表示自己这么多年来为大燕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却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此番自己为了太子殚精竭虑,洞悉高阳王奸谋,冒死铲除高阳王。然而太子和慕容楷等人却怀疑自己,不许自己领军进城,让人心寒。既然如此,自己只能选择攻城。
慕容宝说,自己并非要对太子不利,而是太子身边奸佞太多。此番攻城只为铲除奸邪,绝非针对太子。若太子打开城门让自己领军进城,则可避免流血死亡。自己只除奸佞,不涉他事,并力保太子登基,维护大燕社稷云云。
不久后,慕容宝看到了这封信,也看到了众将联名的起兵文书。顿时大怒不已,厉声大骂。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妥协已无可能。慕容宝只是庆幸自己昨日醒悟的及时,没有允许慕容麟率军进城。他一面命慕容楷等人即刻准备守城作战,另一方面派人前往邺城向慕容德求援,请求慕容德率军前来救援中山。
傍晚时分,慕容宝的回信送到了慕容麟的手中。
信上写道:“闻尔欲兴兵攻中山之事,令我震惊瞠目,痛心疾首。尔乃父皇之子,今父皇新丧,英灵未远,尸骨未寒之际,尔起兵叛乱,实乃禽兽之举。”
“昔年你犯下大错,卖父卖兄,以至长兄惨死。父皇念及骨肉之情,不忍杀你。众兄弟也未曾因此而看轻于你。父皇委以重任,我亦待你如故。然你今日之举,岂非中山之狼?足见你劣性难改,枉费父皇之望,枉费我等待你青善。尔今此举,不啻自绝于天下,必将自取灭亡。”
“你自己为聪明,欲借机玩弄我等于股掌之上。你设下奸谋,擅杀手足。你之行径,人神共愤,令人不齿。今日送
此书与你,便是告知于你,你之图谋休想得逞。狼子野心之徒,必将身败名裂,遗臭于世,为天下所不齿。若你稍有人性,便当悬崖勒马,改弦更张,停止你的罪行,或许还能得到宽恕。如执迷不悟,必将自食恶果。”
“……”
这封信将慕容麟骂的狗血淋头,慕容麟读完此信之后,怒不可遏,将信撕的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