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206章 军师(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你只是一个参知政事而已,一个参知政事走了,与中书省大局无碍。”朱元璋的道。

“皇上,臣……”胡惟庸说不出话来。

虽然李善长把所有大事都交给了他,但毕竟还没有正式退位。

而朱皇帝想的是,先让李善长打理一段时间,他的年龄太大能力不足,处理不好。

等到中书省内部松懈了之后,就把杨宪调过来,接掌中书省。

胡惟庸是中书省的真正主心骨,他走了一切都好办。也就是说胡惟庸走了,架空中书省很容易。

“臣,遵旨。”胡惟庸不得不领旨。

虽然中书省都是淮西党,但朱皇帝想动,依旧轻而易举。

如果是中期的皇帝,基本上就没这个能力了。

比如万历皇帝想动张居正,隐忍了几十年都没有成功,自己还差点被废。

“胡惟庸,青史留名的机会留给你了,盼你过去之后,好好辅助燕王。”朱元璋道。

“臣,遵旨。”

胡惟庸眼光看了皇帝一眼,一时竟然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更多,还是得到的更多。

患得患失。

他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纠结过。

你胡惟庸不是很能吗,就让你到倭国去炫技好了,朱元璋心中想道。

“散朝!”

群臣纷纷散去。

……

御书房。

朱元璋单独召见了兵部尚书陈亮。

“陈亮,燕王要率五万精锐出征倭国,你打算从何处调兵?”朱元璋问道。

“正要向皇上请示。”陈亮道。

按照以前旧例,兵部从何处调兵,皇上不会过问,毕竟只有五万而已,况且兵部也调不动京卫的兵。

但这次皇帝专门召见他,显然是对调兵有自己的意见。

“先说说你的看法。”朱元璋淡淡的道。

说自己的看法?陈亮闻言顿时警示起来,皇帝明明有了自己的注意,却问自己的看法,很显然这是皇帝在考验。

“禀皇上,臣打算从左军都督府的山东都司,辽东都司各抽调两万,剩下的一万从中都都司抽调。”陈亮禀奏道。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