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汉》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三袭(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这些胡兵是认识公孙瓒的,知道其人勇武非常人,又看到附近压过来的汉兵,这些失去领头胡将的胡兵们知道大势已去,只能投降。

最后,这些胡兵就被公孙瓒给拆分,再不复一部。

顺手消灭了军中的隐患,公孙瓒便着手施行关靖策。

其人策略总体来说可以用“围”一个字来概括。

既然我攻不下来,你这个砦又处在战略通道上,那我就将你围在里面。这个围是直接在三河亭外围挖掘一圈深堑,然后再在外面筑造一圈砦壁,死死将里面的泰山军给困死。

而三河亭本就小,一旦汉军用此策,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能不战而胜。所以此策虽不精巧,但分外有用。

于是公孙瓒就开始驱使附近抓来的流民徒隶,开始在三河亭外围挖掘堑壕。

砦内的毛绍看到敌军开始改变战术,稍微一想就明白对面是要干什么。

因为当年他被俘的时候,泰山军用的就是这一战术,你说毛绍能不记忆犹新吗?

所以毛绍趁着汉军施工,数次带兵缒壁袭击,而且往往一日数次,严重破坏了汉军的施工进度。

就这样,三河亭的毛绍又为张旦、董访那边争取了三天时间。

也是这三天,整个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逆转了整个战局。

七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在潘璋部已经北上后的第一天。

泰山军结束了数天的休兵,开始对九门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五更,泰山军以两营各千人潜抵九门外濠,负土填堑。但等到抢填第二道壕沟的时候,九门城上的汉军发觉,发矢如下,泰山军抢堑队攻击受阻。

前敌总帅董访见攻势阻滞,遂令第二批预备前往更替。而这一次他派上去的有八百人的长弓手,皆施放火矢,焚烧九门城上的更棚。

而剩下的一部五百人的披甲士,就在上头焰火四起中发动了进攻。

但泰山军所攻的南门守将显然是一个合格的武吏。面对泰山军交替进攻,其人沉着应对。

一方面他令军士将烧起的更棚推翻到城下,然后令大家们用沙土覆盖着火点。另一方面,他令力士勇健发滚石阻击城下的泰山军披甲士。

正在扛着云梯奔走的披甲士选锋们直接被迎头一击。他们不怕汉军的箭矢,就怕滚石金汁。

一时间,城头下方,哀声连连。

董访见城下损失严重,忙摇旗令第三队番上。

而那边,城头上的汉军也见到了那坡上立着的一将,见其金鼓仪仗一应俱全,便知道是贼之大目。

于是,城头汉将命有准头的射手二百人对着那高处的董访射,箭如雨下,但董访却一箭未伤,众皆以为神。

等到前面的披甲士撤下后,第三番轮换兵已经在后面将全部三道重濠给填平了,并抵达城根掩蔽。这一次,他们带着后方运上来的攻城器械,开始在城根下搭建防御阵地。

有撞车在城门函洞下撞击,有云梯车在城下升起云梯准备运送兵力,还有巨型楯车直接抵在城墙边,给下面军士提供庇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花样繁多的攻城方式并没有使得攻城变得顺利。因为对于城头的守将来说,无论你用何种器械皆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都是木制的,就怕火。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