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这宛如下了一剂猛药,效果斐然。
当月月底,面向日本不动产行业的贷款总额还增长了百分之十五,结果到了十月份,面向不动产的贷款总额增幅,就跌到不足百分之一的程度了。
于是乎,与日本银行一气呵成的紧缩政策相应,日本全国积弊已久的土地泡沫终于被刺破了。
从三月到十月,东京住宅用地的下跌幅度高达百分之十。
不得不说,这一举措所造成的实际结果是相当惨烈的,远超所有人的预计。
尽管和已经腰斩过的股票市场相比较,看起来日本不动产市场下跌的幅度好像并不是很严重。
可问题是日本破裂的是经济泡沫,衰退的却是实体经济,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动产市场已经是维系日本经济繁荣的最后一张遮羞布。
没有了土地增值带来的浮盈,日本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又该用什么来掩饰实体经济不景气的现实?
财务报表想填利润也没法填了。
十月底日本企业的三季财报全是噩耗,爆雷爆得一地鸡毛。
而且任何市场都是买涨不买跌的。
房地产一下跌,想买的人就少了,想卖的就多了。
尤其不动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不同,要想退出不是下个卖单一卖就完了。
完成一笔交易,要实地勘察,要评估,要协商,要登记,要缴税……总之要麻烦许多,不是想卖就能及时卖得出去的。
如果晚一步,是会被闷杀在里面的。
于是这就导致许多企业和个人因为急于从不动产市场出逃,而发生了踩踏。
然后好不容易开始企稳上张的日本股市,也因此成了所谓的“死猫反弹”,被连累得继续下滑,又开始了猛烈的资金出逃。
再然后,就引起了包括资金链骤然断裂,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自杀人数上升,等等且不限于此的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
完全可以说,这一次金融灾难堪称日本经济的全线崩坏,所有行业,所有市场,所有企业无一幸免。
不但影响到了日本社会的稳定,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更摧毁了日本金融市场,打破了民众对日本经济前景不切实际的乐观心理,暴露出了日本经济的脆弱性。
为此,不但日本媒体把政府有关人员骂的狗血淋头,特别是针对国土厅的土田局长,严厉尖刻的批评不绝于耳。
西方的经济学教科书也因此看清了日本制度的缺陷,不再过分地称赞日本全能的政府部门。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毕竟恶果已经造成,趋势不可逆转,一切都为时已晚,日本经济注定要在全面崩坏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是的,这就是一场民意绑架了政治的人祸,而非天灾。
正是由于日本社会体制的局限性,才造成了日本当局在错误的时候做出了错误的举措。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在危机的面前,老百姓的需求往往是不理智的情绪反应。
而西方民主制最大的弊端也就在于此,政客往往不去考虑怎样才是正确的,而是怎样讨好选民,至少也不能得罪选民。
结果也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日本政府盲从于民意,所采取的激进处理方式非但没有缓解社会矛盾,解决民生问题,反而造成了已经半死不活的日本经济再度失血重创。
这还不算,由此而来的泡沫后遗症才是长期的,痛苦的,又难以摆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