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人。
然而,燕赵之地,少儒生,如今北平的大部分儒生,都是山东齐鲁之地过来的生员,他们为了报纸是否给个朝廷的散阶编制,吵得不可开交。
因为,在各军屯卫所,掌管粮秣钱财,文牍簿籍之事的散官儿,还有个正八品的登仕郎散阶编制,这编纂报纸,乃是国之大事。
可是,各地的儒生,文吏,进入报社编撰“大明报”,却没有一个编制,这引起了北地的生员,强烈不满。
燕赵,河南和山西等地的儒生还好,但是陕西,尤其是山东齐鲁等地的儒生,爆发了强烈的愤慨。
礼不可废啊!
而且,怎么能没有编制呢!
我等儒生读书数十载,遵孔孟之道,辅朝廷社稷,又是编撰报纸这等重大事项,进入报社,居然连个散官,散阶都不给……
别处的,朱棣不清楚。
但是在北平,北平报社里那些儒生们,为了这个事儿,差点把北平主管此事的文官脑浆子打出来,明初,读书人还是很有骨气的,不管是南北方的读书人都很有骨气,一言不合是真的会动手干架的,脑浆子打出来那种。
更何况事关编制大事。
朱棣也叹气道:“齐鲁等地儒生,注重‘礼’,此‘礼’便是身份,编制。”
“我听闻,山东的儒生分两种。”
“一种是有编制的。”
“还有一种,是野生的。”
“若是没有编制,在齐鲁等地,狗都瞧不起。”
“故而,这些齐鲁大地的儒生,会为了报社如何排座次,报社给不给他们编制,争吵不休,甚至动手打架有辱斯文。”
朱高炽哦了一声。
他抿着嘴显得很是遗憾。
“可惜了,爹,二弟高煦说,南京那边如今出现了一些小报,上面会偷偷搞黄蛇,还插着各种图画,十分精彩,据他说,那黄蛇可粗可大可长了,咱们能在北平也搞搞这种小报嘛?”
“还有,什么是黄蛇呀?”
朱棣闻言脸一黑,捏着马鞭,低着头沉默片刻,抬头咬牙切齿道:“朱高煦!!!”
“张玉,你立即返回北平,给我将朱高煦圈禁起来,抄誊儒经百遍,若是抄不完,不准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