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科学家》

第336章 两个方向(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采用水平增材和竖直增材两种方式对纯钨样品进行制备,也许能够得出不同的结果。”

二人大脑飞速思考可行性与实验方案,争取在这里确定一个大纲,

至于细纲,还需要细细的打磨。

到了他们这个境界,基本上都知道钨因其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热导率高以及抗辐照性能好,

被选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FM),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偏滤器装置。

然而偏滤器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直接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服役条件十分苛刻,需承受来自等离子体强粒子流和高热流的轰击。

在当前运行条件下,偏滤器需要承受10MWm^2的稳态热负荷。逾

而对于未来聚变示范堆DEMO,如周易设计的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偏滤器部件设计承载的巅峰热负荷将超过20MWm^2。

周易看着他们思考,沉默了一会之后又继续的说道:

“目前,广泛研究的ITER级偏滤器为以纯钨作为装甲材料的钨铜复合水冷部件,包括钨铜穿管型结构和钨铜平板型结构。

现有的ITER级钨铜复合水冷部件已经通过5000次10MWm^2的热负荷测试,基本满足ITER的运行要求。

然而对于未来聚变示范堆DEMO乃至商用聚变堆,现有的钨铜穿管型偏滤器mono-block设计仍有着诸多不足。”

这个时候李院士补充说道:

“周院士说得没错,由于钨铜界面的存在,在超过500次20MWm^2热循环后,钨表面会发生肿胀粗化,铜合金发生明显再结晶,在钨铜结合处会出现局部熔化和开裂现象。”逾

周易点了点头,示意是这么回事,一旁陈教授也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这个问题也不好解决,当初为了针对未来偏滤器部件,解决异种合金结合产生的诸多问题,我们采用具有复杂内部流道的纯钨代替钨铜穿管型结构。

然而,由于高熔点、高硬度和本征脆性,钨很难利用传统的加工方式实现复杂内部流道的加工。”

周易说道:

“所以这才需要我们设计一种增材。这才是我们的舞台。”

二人眼放精光,说道:

“没错,正式没有人去尝试,而我们去做,才是我们的舞台。”逾

周易说道:

“TekSphere-40等离子体球化设备你们带来了吗?我们渝高院也购买了几台。”

二人说道:

“都带了,而且已经安装好了。”

周易说道:

“那我们开个会,商定一下各个方面的细节,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好。”逾

二人说道。

接下来两三天,周易与李院士、陈教授及其手下的团队开了一个会议,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