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陈老能把这些东西交给他,说明里面的应该没有什么涉嫌保密的内容。
这是一个工作记录本,里面写满了各式各样的实验数据和公式,内页并没有写名字,季微辞也并不熟悉褚清和季衡知的字迹,因此判断不出是谁的。
字迹锋利潇洒,非常漂亮,实验记录条理清晰、逻辑分明。从这些要素判断,字迹的主人大概是一个严谨理性、性格有几分强硬的人。
季微辞看得很仔细,缓慢地一张张翻动纸页。沈予栖安静地陪在旁边。
接连翻过几页实验笔记后,突然出现大片空白的一页,只有角落用黑色的笔写着几段对话。
先是一个陌生的、稍显圆润的字迹写道:“今天一起出去吃饭吧,不想吃食堂。”
笔记本主人的字迹出现在下面:“不要,出去一趟太麻烦了。”
“好吧,那下次去。”
“开会别开小差。”
“哦……”
毫无营养的一段对话。
季微辞看了一会儿,手指点了点那个更加锋利潇洒的字迹,“这个应该是我妈妈。”
又点了点另外的,“这是我爸。”
沈予栖问:“怎么看出来的?”
季微辞从久远又依稀的记忆里挖掘出判断标准,“我爸应该不敢拒绝我妈的吃饭邀请。”
沈予栖笑了声,“叔叔阿姨感情挺好的。”
季微辞点点头,指尖擦过微微褪色的墨迹。
原来褚清和季衡知这样的人也会嫌弃食堂不好吃,也会在开会的时候偷偷用笔记本聊闲话,似乎和平常的上班族,普通的小夫妻没什么区别。
那两道冷淡而遥远的背影好像一点点丰满,有了色彩。
这个笔记本应该是褚清的随身记事本,除了一部分实验记录和数据公式演算过程之外,还零零碎碎记载着一些创新思路。
领域不同,季微辞不能完全看明白这些东西,但他竟在其中看到了几条该领域前些年刚刚落地的科研成果。
这些思路,褚清十多年前就想到了。
可知她是多么优秀的一位科学家,是在科研上敢于创新、且十分具有前瞻性的人。
季微辞将笔记本翻看完,放在旁边,又从纸箱里拿出一个黑色长条型的小盒子。盒子里端端正正地放着一只钢笔。
盒盖上贴着一张便签,上面写着一句话,是季衡知的字:乙亥立秋,阿清得赠。
底下还藏着一行小字:我舍不得用,先供着,百年之后陪我俩一起下葬吧。
他们没等到属于他们的百年,却于同一日归于尘土,就连命运也没能将他们分开。
季微辞盯着便签上的两行字看了许久。
沈予栖察觉到他的情绪变化,思虑再三后还是开口道:“‘生同裘,死同穴’,他们有彼此在身边,也是一种慰藉。”
“嗯。”季微辞明白沈予栖的意思,轻轻应声。和这个人在一起待久了,对于很多事,他好像偶尔也会有不那么理智冷静的、浪漫的解读。
如果结果无法改变,不如将过程看为一场特殊的约会,生死都没能将他们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