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是带回府上了,吃穿住什么的不用裴度和沈溪年操心,唯独有一件事……
这孩子的母亲只是个舞姬,身份卑微,当初被宠幸后就被皇帝忘到了脑后,被塞到了靠近冷宫的偏僻宫舍里,这才得以避人耳目生下了这个孩子。
只是因为生产时只有一个冷宫的嬷嬷在旁,冬日宫舍寒冷,缺褥少碳的,那舞姬撑着一口气生下孩子便去了,至此,这个孩子便被冷宫的嬷嬷努力抚养长大,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藏到了现在。
也因此,这孩子到现在还没个正经的名字,毕竟小太监么,叫个小禄子就已经够了。
但皇子、皇帝可是需要上族谱的,必须得要个正儿八经的名字,而现在能给小皇子起名字的,也只剩下裴度了。
沈溪年任由裴度纠结思忖,继续琢磨摆在自己面前的这摊子事儿。
之前受隋子明所托,沈溪年琢磨着开了个标行,让这些年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兵将们以标师的身份重操旧业,承接各地自京城往来运送货物的买卖。
标行原本就背靠裴国公府,又有谢家的支持背书,再加上这种标行的存在实在是大大方便了商贾们的往来运货,既提高了运货速度,安全系数又高,那点子给标行的抽成银两远远比不上商贾们赚到手的利润,所以标行的发展、扩张速度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是的,抽成。
一开始隋子明是想着给标行定个能让兵将弟兄们生活的价格就行,是沈溪年说要用抽成的方法,货物多且珍贵商路又刁钻的商贾多挣点,货物少挣点倒卖钱的小商人就少抽些,这样标行挣得多了,也不至于让商贾们觉得标行有漏洞可钻。
标行赚的银两虽说不比和谢家在江南的产业,以及盐商这种暴利营生,但这大半年下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而且分号开的越多,标头招揽的就越多——这就导致,甲二一个人是真的有些接不住这个摊子了。
甲二本身还有裴度手下串联成情报信息网的产业要管,已经好几次和沈溪年反应需要几个信得过的掌柜来帮忙了。
标行日后很有可能要用来给边疆运粮草,所以掌事的不仅要能信得过,还得聪明、有远见、行事灵活会变通的同时又必须要相当谨慎。
沈溪年这些日子一边算账一边琢磨手底下的人,还真想起一个能用的。
当初他在文津书院捞到的杨倪林。
就是那个被他娘亲救风尘救一半忘了,塞进文津书院硬生生读了五年书,经纶道理没学会多少,但人际关系却搞得一流的杨倪林。
沈溪年从姑苏离开的时候,也没忘记把眼巴巴等着的杨倪林也捎来了京城,随手安排了个地方当掌柜先学着。
杨倪林和就是窝在一个地方静观其变的读书人柳承可不一样,比起吟诗作赋写策论,杨倪林不仅对谢家更忠心,也更擅长做生意。
他本就模样俊读过书见识广还会说话,才刚来京城没一个月就迅速融入其中,不少掌事和沈溪年当面汇报或书信往来时都在夸杨倪林。
这样一个人,好好调|教一下再给透露点内情,派去标行那边真挺合适。
打定主意,沈溪年便摇铃叫来外面侯着的小厮,传话让杨倪林交接一下手里的事儿到府上来。
把账本的最后一点快速扫尾,沈溪年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站起来活动了两下,走到裴度身边。
“郑、明、熙。”
沈溪年的手撑着裴度的椅子扶手,读出纸上的名字,没忍住笑道:“不错嘛,看着感觉大周还挺有未来的。”
裴度握了沈溪年的手在指腹间轻轻慢慢地捏,也低笑了下:“促狭。”
“我这叫直抒胸臆。”
沈溪年的手指灵活一转反捏回去,“这几天怎么瞧着奏折不怎么多?在内阁处理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