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从红牛体系里出来的嘛,彼此之间就不要分得那么清楚了对不对?
先前束龙对赛道条件的判断明显就是对的,半雨胎此时已经神挡杀神了。
就连队尾发车的周冠宇都因为及时跟进了策略,两圈后也追上了圈速彻底崩盘的阿尔本,出隧道后果断就是一个内线抽头,在10号和11号新减速弯前将位置提升至了P16。
经过20台赛车十多圈孜孜不倦的排水,这会儿赛道上其实已经出现了一条浅灰色的行车线,但因为赛车的车速普遍较慢导致排水能力有限,这条相对干燥的行车线其实很窄,而且泾渭分明的潮湿部分依旧非常湿滑。
这就让全雨胎陷入了一个相对比较尴尬的环境。
这会儿才换半雨胎吧性价比不高,换干胎吧也还暂时没有那个条件,但是越来越干燥的赛道表面又特别容易让脆弱的全雨胎过热。
特别是隧道的这一段。
本来这里受到降水的影响就不大,跑了十几圈的比赛早就和全干的赛道条件基本无异,本身还是一个相对比较高速的弯道,一个弯过后方向盘上关于胎温的数据都快要报警了!
后续的下坡新减速弯对制动的要求又苛刻,本就处于抓地力性能衰退边缘的全雨胎对刹车点位的选择自然只能更加谨慎,这也是为什么周冠宇能在这里找到超车机会最重要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不提与加斯利他们同步进站的斯特罗尔
好吧,前面确实是有点夸早了。
咱们的大少爷确实往往在雨战中都能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但斯特罗尔不擅长街道赛的“弱墙”标签甚至粘得比周冠宇还要牢靠。
去年摩纳哥站,斯特罗尔在正赛中搞出来一系列堪称低级失误的迷惑性操作,每每到了缠斗关键时刻就将导播的注意力给吸引过去,为此还衍生出了“斯特罗尔打断一切”的系列名梗。
赛道那么干燥都能这样,今年比赛的条件如此湿滑就更是可想而知。
少爷换出半雨胎后的第一圈,就在酒店弯抱死顶到了护墙上,直接给自己一波送到了队尾,所幸这里赛车的速度极慢,除了前鼻锥稍有破损把车倒出来也算是能继续开。
这会儿再进站就没什么必要了,只能想办法等到干胎的契机再进站修车。
而这个所谓的干胎契机,同样也是红牛这边的策略组继续权衡的问题,一直死咬在勒克莱尔身后的束龙现在轮胎衰退的情况非常严重。
紧跟在后面吃脏空气本就对轮胎表面的散热情况不利,为了紧跟住领跑赛车的节奏不掉队又不得已采取了相对比较激进的制动方式,哪怕束龙已经刻意上非常规赛车线找水去撵,现在的全雨胎其实也早就到了报废的边缘。
但是他不说。
不说的话法拉利那边就不知道。
因为摸不清后方束龙的虚实,自觉轮胎状况也不算非常理想的勒克莱尔也进入到了保胎的节奏,相对没那么激烈的推进强度极大减轻了束龙跟车的负担。
过热并不是那么一家两家的特权,事实上目前整体车阵的速度都呈现出了逐渐放缓的趋势,不少还在坚持全雨胎的车队已经在认真考虑跳过半雨胎的可能性。
尤其是对于以奥康为首的这一列小火车们来说。
全雨胎圈速的节奏掉得实在是太厉害了,哪怕没有车队那边压车的指令,奥康现在也是一种想快快不起来的状态。
同时因为全雨胎的圈速崩盘,导致后方以佩雷兹为首的半雨胎小集团追进速度极快,这会儿进站只会纯纯亏位置,那还不如硬耗到干胎的时机大家一起进站不是?
这就直接杜绝了争冠集团被赛恩斯集体u的可能性,算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红牛和法拉利策略组的计算强度。
但这会儿赛道上也不是完全没有变数。
随着奥康将自己与汉密尔顿之间的窗口逐渐打开,不仅仅是阿隆索,甚至从诺里斯一直到汉密尔顿都快匀出一个免费的进站窗口了。
一旦他们的策略组能意识到这一点,红牛和法拉利若是还要继续强等干胎时机,是完全有可能反过来被中游车阵实现u的。
说全雨胎的圈速崩盘,并不是说大家的车速都在使劲儿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