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问我?”
康寿生反问起来。
“我师弟?”
“他是哪一届的?”
贺学文怀疑道。
“比你低两届,他的研究生导师是刘世业,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错,拿过两次国家奖学金,就是家里不行,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在大城市混不下去,毕了业,就回老家发展了,听说他在老家干得还不错,已经小有名气,也成了老家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康寿生不愧是律师界的百晓生。
都不用现查资料,孔仁义的基本情况,都在脑子里装着。
“刘世业的学生……”
“我想起来了。”
贺学文终于记起,自己什么时候见过孔仁义了。
应该是前年还大前年的校庆活动,孔仁义参加了,他也参加了。
其中一次,孔仁义的导师刘世业,还要把孔仁义介绍给他,但他当时忙着和校领导打招呼,没有接茬。
“怎么?”
“你这个师弟得罪你了?”
电话那头的康寿生问贺学文。
贺学文每次跟他打听某个律师的情况,都没好事。
有一些,打听完没多久,便身败名裂,彻底退出律师圈。
康寿生觉得这次也不例外。
“这小子抢了我的案子。”
贺学文告诉康寿生。
“他能抢你的案子?不能吧?”
康寿生惊讶道。
贺学文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就算是京城的那些大律师,想抢贺学文的案子,都非常困难,更何况是一个三线小城的律师。
“案子在青山。”
“这小子在青山当地有硬关系,直接通过关系,向我的当事人施压,我的当事人没有扛住。”
贺学文肯定不能说,是自己那些违规操作反噬了自己,他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孔仁义不讲道德,不讲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