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记忆告诉他,刚才说话的人叫张云航,省考招警,青昌市总成绩第一名。
“韩凌!不要挣扎了!你欲盖弥彰的手法很粗糙!”
门外,张云航还在敲,边敲边喊,楼道的灯光洒在略显帅气的脸上,映照出一丝傲气。
身后,站着五名新警,三男两女。
“云航,还好有你,观察入微思维敏捷,否则还真有可能让韩凌给骗过去。”
说话的女孩叫彭瑶,留着短发,长相清秀,报考单位和张云航一样,都是青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她和张云航在警务演练中刚认识不久,对其颇有好感。
两人专业倒是不同,彭瑶在警校学的是刑事科学技术,而张云航学的是侦查学,未来会是同事。
至于韩凌,报考的是派出所,相对市局低了两级。
另一名青年也是开口:“韩凌发挥的不错,反向应用了警校知识,大概是昨天被林蓉逼的激发了潜力,可惜相比云航还是差了不少。”
剩余几人虽然没说话,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对张云航还是比较信服的。
最后的侦查演练,指挥中心根据不同警种设计了多起案件框架,未来的一线新警包括刑侦、经侦、禁毒通过抽签分队伍并决定扮演凶手或者警察,红方是警察,蓝方是凶手以及混淆视听的嫌疑人。
抽到嫌疑人牌,可在案件框架的基础上自行发挥,最终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逃脱警方的调查。
侦查,和反侦查的对抗。
抓到凶手,红方胜,反之,蓝方胜。
值得一提的是,近二十支队伍皆为红方获胜,没有嫌疑人能够瞒过侦查,因为指挥中心所设计的案件框架有太多线索指向嫌疑人,就算在此基础上想办法增加侦查难度,一个警校刚毕业的学生短时间内也做不了太多,更做不到完美。
或者说,指挥中心有意大幅度增加了蓝方难度,为的就是让红方赢,毕竟让“犯罪分子”获得胜利多少有点打“警察”的脸——哪怕只是演练。
这件事,所有参加演练的新警都心里有数。
张云航韩凌等人已经是最后一支队伍了,为其几十天的演练即将结束。
“韩凌做的太多了。”提到林蓉,张云航脸上的笑容有所收敛,语气谦虚,“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这件事,韩凌没懂。”
彭瑶认同:“说的对,他估计电影看多了。”
闲聊了两句,张云航继续敲门:“韩凌!人呢?开门啊!”
同队的青年开口:“不在?还是破罐子破摔了?”
此次演练很真实,有不少影视基地的群演加入,从报警、现场勘查、相关人员询问、深入侦查……总体流程比较完整。
每个嫌疑人,都有自己的临时住所和临时身份。
不过从规则上讲,蓝方是可以在整个影视基地自由活动的。
“破门。”
张云航很果断,左右看了看,从楼道杂物堆抽出一把锤子,这种老式的门锁能直接暴力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