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被扯痛,贞穹冷静了些。
却也还是不由看着视频里的画面,眼睛都没有离开一瞬。
她和两只介绍道。
“猗那,是猗与那与的简称。出自《诗经》中《商颂》的《那》篇。‘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多么盛大啊,多么美好!竖起我们的摇鼓!鼓声咚咚响亮,娱乐我功烈的先祖……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昏庸,连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微子启都受不了他,多次劝谏无果后,这位老兄以他长远的眼光看清现实,十分果断地跑路了。
微子启以商宗室的身份,直接跑去投奔贤明的周武王。
这家伙不但自己跑,跑的时候还不忘带着祭祀用的各种器具,主要是当时的商纣王早已不敬神明、荒废祭祀,他也是没办法了。
武王伐纣以前,为了安微子启的心,和他盟约,即使他做国君。也会让微子启的子孙累世享有诸侯爵位,不让殷商断了祭祀。
周朝建立后,武王也确实做到了他说的。
他先是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武庚不信命,他要复国……
结果可想而知,如日中天的周扑灭了这次谋反的小水花。
判断平定,周王朝为了更好地统治商朝的遗民,封了未参加叛乱的微子启。
把他封在了商丘(商祖的埋骨之地,一个坟包包),封号为宋,于是有了宋国。
宋国人爵位尊贵,但身份尴尬。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宋国国力有限,在这场逐鹿之战中,只能通过彰显祖先的荣光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与认同。
于是,《商颂》应运而生。
他们一遍遍描绘祭祀祖先的盛大场景,描绘英武的祖宗们如何征伐,开疆拓土。
《商颂》是商民后裔最后的荣光,是他们精神血脉的延续。
这些曾经流传在商丘一带的古老歌谣,历经沧桑,流传到后世的,只剩下被收录于《诗经》中的寥寥数篇。
而《那》篇,又与其他几篇截然不同。
它记录描绘了用歌舞音乐祭祀祖先的盛大场景。
商民以乐舞活动的盛大来表示对先祖的尊崇,也以此求取祖先之神的庇护。
这大概是有记录的,最古老的音乐形式。
在文字史料极度匮乏、只能依靠破碎甲骨上的只言片语来艰难推断的上古时代。
音乐,其意义远非今日的娱乐表达。
它是一种神圣的媒介,一种沟通天地的庄严存在,一种承载信仰与力量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