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桑榆:“…………”突然觉得这个寒假还不够长。
晾好衣服的袁鸿鹄从阳台上回来,从床上拿出一张表格递给林桑榆:“你填一下,明天要交给老师。”
林桑榆哦了一声,去柜子里找出笔,拿了本书垫着,伏在窗台上填表。
离得最近的孟婉君随意瞥了一眼,不可思议叫起来:“你是贫农出身?”
别说孟婉君,就是其他人都惊讶看过来。
身上穿的是针织衫,脚上穿的是球鞋,一身细皮嫩肉,哪里贫了?
这会儿上大学的人,就没几个家贫的。
寝室里看起来条件最差的田逢露,出身中农家庭,但孟家之前是地主。孟父抽大烟,一年一年抽掉家业,解放时幸运地被划分成中农,属于因祸得福。
地主富农的子女不能考大学,民族资本家的子女倒是可以考大学,但是院校专业有一定的限制。
像是206寝室,没一个出身资本家。要么干部家庭,要么知识分子家庭,有个中农家庭已经算少见,没想到还有个贫农家庭。
林桑榆语带笑意:“解放前我娘是村里郎中,因为我身体不好一直吃药,所以我家挺穷的。解放后我身体好了,我娘去了医院上班,我们家日子就慢慢好起来了。”
孟婉君:“那你娘医术肯定很好。”不然哪能从村医变成医院的正规医生,还给女儿提供这么优越的生活。
林桑榆用力点头:“我娘的医术没有不夸的。”
骆世瑛补充:“林桑榆的妈妈在前线当军医,舍生忘死救人立了二等功,她哥哥也是志愿军。”杜父为了让骆教授多多照顾林桑榆,强调了她军属的身份。
一众室友顿时肃然起敬。
林桑榆感觉到落在身上的目光更加温和,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次日上午,班主任召开班会,全班21个学生,十五个男生,六个女生。206寝室是个混合寝室,有两个女生是新闻系的。这时候的新闻摄影系非常小众,北平大学也是今年才开设。
班主任蒋老师三十来岁,致了一番欢迎词之后,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竞选班干部。
在座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不好意思。
打破僵局的是最见多识广的袁鸿鹄,她今年24岁,党员,副营级干部,是被工作单位推荐上大学。
她的经历十分坎坷,10岁上全村被鬼子屠了,她被家人藏起来侥幸留下一命。之后跟着八路军走了,鸿鹄这个名字就是首长取的。
袁鸿鹄当过卫生兵当过通讯兵,后来进入军报当记者。今年在朝鲜前线做报道期间立下两个三等功,被军报推荐上大学深造。
这个履历摆出来,把象牙塔里的学生震的一愣一愣,毫无悬念当任团支书。
第46章·第46章xhwx6。(xhwx6。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