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7章
这三天,林泽兰不用去上班,让她收拾收拾行囊,再和家人好好道别。
翌日正好是周末,除了在上班的林松柏和林枫杨,祖孙四人去百货商场。买了羊绒内衣,羊毛衫,羊绒大衣,以及厚厚的棉大衣。
林泽兰:“别光给我买,你们自己也买几件,一天比一天冷,该买冬装了。”
“今天先给你买,我们的什么时候都能买。”林奶奶挑了一副羊羔绒手套让她试戴。
杂七杂八买了一大堆,林泽兰直道带不了这么多也没用,劝到后来,她索性不劝了,由着祖孙三个买,就当买个心安。
上午在商场买东西,下午去庙里求神。
还没开始破四旧,民间依然保留着烧香拜佛的习惯。由于前线战事激烈,庙宇香火更加鼎盛。
林奶奶虔诚地求了一个平安符,让林泽兰戴上。
傍晚去羊肉馆吃饭,请了胡玉莲和程文静。
伤筋动骨一百天,胡继业不良于行,胡玉莲这个姐姐再生气,总不能丢下骨折的弟弟、年幼的侄子侄女一走了之,只能捏着鼻子留下照顾。
至于程文韬,再一次落榜,已经回老家继续复读。
祖孙四个到了没多久,胡玉莲母女俩来了。
得知林泽兰要参军,胡玉莲先惊后忧,絮絮叨叨了好一会儿,无外乎注意安全这些。
林泽兰含笑听着,等她说完了才对程文静道:“有个去助产士学校培训一年的机会,你想不想试试?”
程文静愣住了。
胡玉莲也愣了。
林泽兰解释:“政府今年新建的学校,专门培养助产士,就是可以独立接生和护理产妇婴儿的护士,毕业后会安排工作。不过未必能留在省城,可能去县城或乡里卫生院。”
哪怕是城里,都有很多产妇生孩子不上医院而是请产婆在家生,大多数产婆都没受过科学教育,根据民间土方自己的经验接生,导致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极高。
建国后,中央要求各地办助产士学校,培养助产士,培训民间产婆,以此降低妇婴死亡率。
回过神来的胡玉莲简直喜出望外:“就是去乡里,那也是个好工作。”
林泽兰提醒:“文静还没嫁人,做接生的工作,外面可能会有点不中听的话。”
传统思想里,接生都得是已婚的还得是上了年纪的妇人,没有未婚年轻姑娘的事。便是在医院,一些分到产科的年轻护士,都会有一个不适应的阶段。
胡玉莲实话实说:“这要是让她当产婆,我肯定不愿意。可这是去正经学校学习,将来安排的也是正经单位,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事。”
林泽兰望着程文静,等她的意见。
程文静有点难为情:“我只上完了小学,能学会吗?”
“招生要求就是小学及以上学历,何况你耳濡目染懂一些药理常识,比别人更有优势。”林泽兰面带鼓励还有点怜惜,大表哥夫妻多少有点重男轻女,不计代价地供长子复读考大学,却让长女小学毕业后便在家帮忙带弟弟妹妹。但是比起不让女儿上学的人家,又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