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淑嗤笑着说道:“狗屁的仁义,李渊这厮,狡诈可恶,就知道装模作样,这。。。。”
他正要骂几句,却发现面前这些武士都变了脸色,他们盯着赵元淑,眼里颇有不善。
“哈哈,反正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赵元淑改了口。
“看来,这宴会也该结束了,明日开始,我们就到地方上,到那些乡野去转一转。”
几个武士低头称是。
等到这些武士们出去之后,赵元淑方才变了脸,不悦的低声骂道:“陇外武夫。。。。”
次日,天色刚亮,赵元淑就带着随从们出去了。
他奉令前往观看民间的农桑事。
王赞务也奉命前来‘协助’他,陪着他一同到各地去查看情况。
王赞务出身不低,乃是太原王氏出身。
李渊对他虽然是一幅很不客气的模样,但是私下里许多关照,两人的关系极为亲近,是李渊目前在荥阳的心腹之一,他在很多地方都当过官,面对赵元淑这种庙堂大臣时,他一点都不慌,对答如流,言语得体。
赵元淑说要去看什么,他就带着赵元淑去看什么,赵元淑说要举办宴会,他就找人给赵元淑办宴会,反正赵元淑想刻意找茬,都找不出他的问题来。
赵元淑一如往常,先是查看了今年的春种文书,而后他忽然提出,想要去城外看看耕地和农夫。
王赞务毫不迟疑的答应了他。
而后,在一大批乡兵的保护下,他们浩浩荡荡的出了城。
王赞务就紧紧跟在赵元淑的身边,为他介绍各地的情况。
赵元淑看似漫无目的,就这么一路前进,终于是来到了一处村庄。
刚来到村庄,王赞务就派人过去告知,很快,这里的里长和保长等人就带着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前来拜见了。
赵元淑下了马,笑呵呵的与他们询问农桑的情况。
“今年的春种颇为顺利,官府给的农具也足够。。。。”
里长率先开口,而后,其余那几个农夫也是赶忙上前回答各类的问题。
他们可谓是对答如流。
赵元淑忽问道:“本地的太守如何?”
“不曾见过,不过城内的官员们都是恪尽职守。。。。。”
赵元淑忽看向了一旁的满脸笑容的王赞务,“王赞务,这里的农夫可真是非同凡响啊,目不识丁之人,却是能对答如流,问什么都能回答的那么得体,就像是有人提前教过一般。”
王赞务脸色肃穆,“当今圣人治世,就是愚钝的农夫都受到了教化,知道了许多道理。”
听王赞务提起圣人,赵元淑也赶忙正色,他点着头,“你说的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