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个黄包车夫,他在拉车过程中不小心摔伤,腿上鲜血淋漓……他是不会去找医生帮他止血的,只会按照土办法,用草木灰给伤口止血。
平日里有点头痛脑热,他也只会忍着,不会去找医生。
但在东兴的书里,每个村都有一个基层医生,可以帮村民处理各种小毛病。
每个工厂,也都有医务室。
这些医生只接受了半年的培训,医术肯定不怎么样,但按照书里写的,他们会处理很多常见病。
有人受伤他们可以帮忙包扎,有人生产他们可以帮忙接生,孩子发烧,他们也知道要如何帮孩子降温。
也许他们会误诊,但有基层医生,怎么都比没有好。
而且,这是有望实现的!
此时此刻,高汉林只恨自己没有学过医术,若他学过,一定要找人跟他一起,编写这么一部《基层医生手册》出来!
高汉林捧着自己手上的稿件,就好似捧着至宝,压根舍不得放下。
他看着看着,甚至忍不住落泪。
以前,高汉林一直在思考,思考自己的国家,将来要走一条怎么样的道路。
而现在,他坚定了信念。
他希望自己的国家,将来如书中所写这般。
“爹,这稿件写的是什么?我能看吗?”
高汉林的女儿来到高汉林身边,好奇地询问。
她爹看这书,竟然看哭了!
她想知道,这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高汉林转过头,他盯着自己的女儿看了一会儿才回过神,然后就道:“这书暂时不能给你看,等过些日子,再给你看。”
这稿件只有一份,高汉林担心自己将之分给儿女看,儿女会弄丢稿件。
所以,暂时就不给他的儿女看了。
但等这部小说被刊登出来,到时他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女去看。
这么想着,高汉林对自己儿子开口:“你不是觉得你爹办的报纸不刊登小说,不是好报纸吗?从明日开始,《上海日报》就跟《新小说报》一样,刊登小说!”
高汉林的儿子一向调皮捣蛋,所以之前才会故意说高汉林的报社不好。
而现在,听到高汉林的话,他目瞪口呆。
《上海日报》又不是小说报,刊登小说做什么?
他爹该不是被他气坏了脑子吧?
“爹?”
十来岁的男孩小心翼翼地看着眼里含了泪花的高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