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黄昏》

第32章 布丁和啤酒(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扶满说:“你还是去斯里兰卡挖宝石吧。”

这个世界上一种奇怪的巧合是,一旦在背后说了某个人的闲话,就有很大概率会跟对方偶遇。这天难得天气很好,林思弦吃完银耳汤锅,多走了几步路去附近便利店买烟。一进门就看到刚才被议论的心理咨询师在里面挑着几种甜品。

看到林思弦进来,他很自然地打了个招呼:“好巧。”

林思弦跟他一直都很客气:“听说你们今天忙了一大早,没在房间补补觉?”

“是想这么干来着,”心理咨询师说,“天气太好,总觉得不出门挺浪费。”

林思弦给他推荐了一款自己以前喜欢的蛋糕,对方道谢时,林思弦听见他手机在响,但他全程没有理会,也没有挂断,就任它一直响到自动中断。

林思弦先结了账,出于礼貌在店门口等。没过多久心理咨询师提着一袋子蛋糕饮料出来,林思弦问他:“这么喜欢吃甜品啊?不怕长胖?”

对方笑笑,分给他一个布丁和一瓶啤酒:“报复性消费。小时候太穷买不起,现在看到了就想买,可能最后也吃不完。”

两人一路走到酒店才礼貌道别。回房间后没有事做,林思弦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开始在各个平台渠道上刷有没有招演员的公告,翻了很久筛选到一个感觉有戏的,林思弦将里面的选角联系方式复制到了手机备忘录里。

粘贴完他倏然间心血来潮,于是切换到浏览器,在网上搜索了佐伊的全名。当年退学时,林思弦删掉了所有人的好友,也包括佐伊。他们之间最后的话题停留在一节选修课的讨论上,佐伊向他抱怨这节课很水,今天天气太热,不想去上,林思弦没来得及回复,而在那之后他们便再无联系。

这几年里林思弦也偶尔听到过佐伊的名字,自当初夺得最佳新人奖一炮而红后,她并不满足于只做演员,开始搞一些文艺电影创作,因此已经在北欧长住一年半,据称是为了找灵感又迟迟没找到。多翻几页,林思弦看到了一篇采访,佐伊在采访里畅快跟记者聊:“你们一定猜不出,我第一个有观众的角色是一个村姑,就是那个经典的村姑和美少年的故事,不过我演得很好,我搭档也真有一种病弱少年的柔美感,所以我也不觉得是黑历史。。。。。。”

视频播到一半中断,被一通来自李主任的电话拦截。

李主任听起来还在片场盯场地搭建,找了个空地专门打给他,上来话题就很直接:“思弦哪,之前说的那事儿,你去找陈编没?”

“还没呢,”林思弦回答他,“主任您也太关照我了。”

“之前换角那事儿没争取成,我多少心里也不自在。你抓紧,听说明天一早陈编又飞回去了,说不定这次又要聊新剧本,云简那边承诺过,只要能拍什么事都紧着陈编心意来,这真是最后的机会了——”

“谢谢主任,”林思弦打断他,“我知道的。”

“我知道小林你心气高,我要能说我就替你说了,但我一说就显得有利益牵扯,反而不容易成。人真的要往前看,情绪是会被时间淡化的,一时的委屈过几年就忘了,有时候开了那个口子下面的事情就会顺畅。。。。。。”李主任又苦口婆心说了五分钟才挂电话。

挂完电话,采访也无心再看。于是林思弦不得不在这一刻,开始思考起那个被自己刻意回避了一整天的选择。

他知道他没理由拒绝。过去这么多的日夜里,别人问起来都可以轻描淡写代过,唯独骗不了自己,从质问每一次苦痛的理由,到惯性接受每一次无理由的苦痛,也曾焦虑过,后来发现焦虑也不起作用,他甚至很久没再给自己买过一次布丁;既然陈寄开了这个口,也许能换的不只是打酱油的角色,主角不敢肖想,至少也有名有姓,日后简历不至于看不过去;甚至如果他够坦诚的话,他曾在无数个恼人的梦里,无意识幻想与陈寄完成这一步。他的祈愿从不成功,忘掉陈寄那次也同理。

——又能睡到自己喜欢的人,又能为自己谋一条出路,谁听了不说是天上掉馅饼?

只是,只是什么呢,林思弦想不到。

他拿过桌上那只有裂痕的钢笔,起身将它丢进垃圾桶中。旁边矮桌上放着别人给他的布丁和啤酒,静望三秒后,林思弦拧开了那罐啤酒,没有碰那个布丁。

十一点一刻,陈寄结束了一场跟宁沛的很漫长的会议,坐车回到酒店大堂。刚下车便接到了陈烁的消息,她收到一条来自保险的消息,不知该怎么处理。陈寄扫了一眼截图,简单回了个语音:“你别管,我回去操作。”

电梯门开了,陈寄将手机揣回兜,刚走出两步,脚又停住。

空无一人的走廊尽头,林思弦背朝着他站立,听到脚步很缓慢地回头。月光透过窗户将林思弦的脸分割成两半,半明半暗间,陈寄看不清对方表情,但知道自己正被注视着。

“你回来得好晚。”

林思弦对他说。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