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前一阵子段守正他们汇总的摸底资料翻出来看了看。
鲁省倒是有个企业在研发机械控制的拧紧机。
可是等他们把电动扳手做出来,黄花菜都凉了了。
他抿嘴:又到了不得不自己想办法造工具的环节了。。。。。。
拿出一张纸,写了个标题:自制高精度电动扳手的可行性研究。
第一,扭矩控制精度怎么实现。
后世的技术思路是采用无刷数控来提供平稳连续的扭矩控制输出,解决换向器磨损问题,使扭矩输出更稳定,不易受电压波动和长距离线缆影响,所以精度可达±4%。
但是现在无法直接实现。
如果采用更精密的行星齿轮减速系统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扭矩传输的精准性,减少扭矩损失和波动呢?
他可以保证齿轮的制造精度,就能最大限度保证扭矩传递的稳定性。
严格把控各个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提高整体精度。
参考后世经验,选用优质合金钢材,来实现耐久性。
同时对有刷电机进行改进。
比如优化电机的碳刷材质,采用更耐磨、导电性更好的碳刷材料,减少碳刷与换向器之间的接触电阻变化,从而降低因碳刷磨损导致的电机性能波动对扭矩稳定性的影响。设计更合理的电机散热结构,防止电机长时间工作过热而影响扭矩输出稳定性。可以在电机外壳增加散热鳍片,加大散热面积,或者设计小型风冷装置,强制空气流动带走热量。
第二,如何让使用者能简单且精确设置扭矩。
后世电动扳手靠彩色控制屏精确设定扭矩、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具有用户分级管理等功能。
现在也不可能做到。
但是可以利用单片机和黑白液晶屏幕技术实现简单的扭矩预设和显示功能。通过编程设定不同的扭矩阈值,当电动扳手输出扭矩达到预设值时,单片机控制电路切断电机电源,实现定扭矩功能。
单片机也有存储功能,实现掉电记忆功能,即当电动扳手意外断电后,重新通电时能恢复之前设置的扭矩参数。
还可以开发简单的故障自检程序,让电动扳手在启动前自动检测关键电路和机械部件是否正常,若发现故障则通过指示灯或简单蜂鸣器提示。
第三,动力问题。既然是电动扳手,自然是用电池来供能。现在的电池能量密度太低,循环次数太少。
不过可以暂时通过频繁更换电池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