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89章(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她们一行人在这里,完全说不定几句话,不过是投壶、打双陆,吃了一席酒,还弄的她们都得送一份礼来。

包娘子不免回去时,怨声载道,她底下鞋子全部湿透了,巧儿还仔细取下她的冠子道:“我替娘子收好,免得被人摸了去。”

“嗯,去完知军家里,就先替我还了当铺去,万万不能让人看到。”

她倒是有个银冠子,但戴过一次就被田娘子比下去了,自然得在当铺借了一个金冠来戴。反正她们是官,当铺的也不敢随意过来讨要。

当然,她为了怕人说闲话,也是戴完就还了。

之后,又去知军家中,锦娘这次戴了当年成婚婆家送的百花如意鎏金银冠,身着粉紫镶边淡紫折枝梅花纹样缎面羊皮长袄。这次去,又是陪坐陪聊,还说不得几句话。

锦娘倒是不着急,还对阿盈道:“这就是冷板凳,冷板凳坐热了就好了。”

方妈妈笑道:“您说的极是,既然她们也给您下了帖子,那就表示她们也是知晓您的,若是咱们刻意表现,就太露骨了,人家还会拿你取乐。娘子这般,才有官家娘子的样子。”

除了知军通判娘子外,还有推官娘子和本地大户,也不打肿脸充胖子,把顾家送的翠花拿出来,配成一套戴,又有她之前成婚的嫁妆里有一套金累丝的首饰,也是拿出来戴。

当然,其中锦娘也看出了不少门道,有些人是利用筵席交际,有些人是游走其中帮人保媒拉纤,还有些人纯粹为了结交人,多拓宽一条人脉。

锦娘之前在船上学的投壶、双陆也有用武之地,女眷们都是玩这些,或者打打叶子牌。当然,她也会从中套取信息,就像在推官家里吃到的鲜藕、腌的晚菘都是自家庄上产的。甚至她家还有柑橘园,种的是宋朝最有名的平江府洞庭柑,贵的时候一颗就一百文,价钱是现代大家耳熟能详的耙耙柑数倍。

推官家见她爱吃柑橘,还送了一角黄柑酒给她,锦娘回来之后立马做了笔记,她若买了地,不能只种粮食,还要种一些经济作物才行。

蒋羡从外回来,见锦娘穿着桃粉的夹衣,嫩绿的半臂袄儿,正在书桌上认真写着什么,娇俏的让人心动,他连忙走了过来。

锦娘听到动静,把册子放在一旁才道:“外头好冷的,你们今儿如何?”

“衙门倒还好”蒋羡拖了一把椅子,自己坐在锦娘身畔,他那些公事自己都觉得无聊,所以也甚少说给锦娘听。

二人闲话几句,主要是蒋羡撒娇,锦娘羞他,两人闹做一团,满室温馨。

另一边却是凄凄惨惨,包娘子也是跟着出去了些时日,每次都脚上湿透了,回来便得了风寒,只觉得头重脚轻。

梅县尉从外回来探望,包娘子点着眼角道:“都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的这汉子哪里疼我?别人都穿着皮靴皮袄,一日一套,只有我什么都没有。”

却不妨梅县尉见她哭的越发楚楚可怜,只笑道:“我帮你发发汗儿,等会儿让皮靴店的人上门就是了。”

说罢按着她,行了一回事儿。

隔壁的田娘子正与杨都头的浑家送了一件青碧色绫纱斜襟旋袄、一件玉色绣折枝堆花襦裙,还道:“你若有不趁手的,只管来寻我,总不能让孩子跟着受罪。”

这杨都头实在是不像话,妻儿穿不暖,都没个体面衣裳,钱全都贴到外面去了。

杨都头浑家平日拎不清,却每每承田娘子的情,只道:“只有娘子待我最好。”

说完,又与田娘子说了一件事儿:“那包娘子的金冠子都是从当铺借来的,我是亲眼在当铺当东西的时候,看到巧儿去的。”

之前杨都头娘子受到包娘子的奚落,早就怀恨在心,恨不得把包娘子的糗事到处说。

却没想到田娘子不是个爱说是非的,她这桩亲事原本就得来不易,婚后还夭折了个哥儿后,又生了个冬哥儿,丈夫也恩荫到官,对她很是爱重。这般好的日子,她活在蜜罐子里似的,她管人家做什么。

可杨都头的浑家见田娘子不接招,知晓她是个宽厚的,少不得自己做这个恶人,又四处与人说了,就连锦娘都听说了。

阿盈讽刺道:“这人实在是太虚荣了。”

锦娘却想自己若是不会赚钱,即便凭借美貌嫁入富家了,也是如此。男人对没有到手的女子都大方,对娶回家里的舍不得花一分钱。这包娘子嫁妆不丰厚,事事都要手心向上,自己想买些什么也不便宜。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